醫緣、e緣:胎兒小多少週才不正常?
後孕期作胎兒超聲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檢查寶寶的發育是否正常。如果發現寶寶比預期細小,的確令父母非常擔心!
要知道胎兒發育是否正常,醫生會量度寶寶頭部的雙頂直徑(bipariental diameter)及頭圍(head circumference)、腹部的圓周(abdominal circumference)以及股骨的長度(femur length),只要將量度出來的數值,跟正常範圍圖表(normogram)比較,便知道是否正常。舉例說,若這胎兒三十六孕週時,量出的腹圍是29.0 厘米,而這孕週腹圍的中位數值是30.9 厘米 ,正常範圍是在28.2與33.7 厘米之間, 則這寶寶的肚子大小是在中位數以下,但仍在正常範圍內。相反,另一個寶貴的腹圍是33.4厘米,則是大碼,但也還算是正常的。
超聲波儀器內,一般都會設置了正常範圍的方程式,方便醫生分折,但也因為儀器上報告的表達方式,令許多孕婦產生誤解,甚至憂慮!就用以上的例子,腹圍29.0厘米,其實是三十四孕週腹圍的中位數值,那超聲波儀器便會在報告上寫上「29.0 厘米(=34孕週)」,引起一個錯覺,以為寶寶肚子小了兩星期,當然會令父母擔心!但若放在圖表上,才知道是在正常範圍之內。為了幫助醫生清楚了解某個數值是否正常,超聲波儀器更可顯示數值的「百份位」(centiles),即在一百個正常的寶寶中,這寶寶排第幾個。如果這「百份位」在三和九十七(3rd-97th)中間,便是正常!低於三百份位,才算是過小。而三十六孕週腹圍29.0 厘米等於9.3百分位,可見用「百份位」,醫生可清楚一點去表達胎兒的大小,減少不必要的憂慮。
筆者常常強調,我們正常大人都有高、矮、肥、瘦,只要在正常範圍之內,就是正常!而胎兒都是一樣,因此,所謂「正常」,是一個「範圍」,而不是單一個「數值」,所以不應該和中位數值相比,指標高於或低於中位數值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正常範圍內!除此之外,生長是一件一直發生的事情,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測量數值的升幅,比單一次的測量更能評估胎兒生長的狀況。最近,就有孕婦在做過超聲波後感到很苦惱,因為看到寶寶報告,雙頂徑「少了一週」,肚圍卻「大了兩週」,擔心寶寶「頭小身大」是畸形!筆者將數值放在正常範圍圖表上,證明所有數值都是正常,而且,正常人也可以頭比較小、肚子比較大,只要跟進超聲波檢查發現繼續生長,便沒有問題!
大部分超聲波儀器,亦能用方程式,以頭、肚及股骨的大小,計算胎兒的體重,對孕婦來說,體重比個別頭、身、大腿的大小容易掌握。然而,正因為體重只是計算出來,不是真的把寶寶拿出來量度,一般也會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誤差。時常亦有孕婦詢問,可否知道寶寶出生時會有多重?須知超聲波雖可計算出作檢查時的體重,但胎兒仍會繼續生長,其生長速度亦會受基因、母親體格及胎盤功能等等所影響,因此,除非寶寶會在一、兩天就出生,否則,到出生時的體重是沒法準確預測的。
作者:唐醫生
選文來自:E大夫 / 醫大夫 03-06-2020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