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中文  |  Eng
主頁 了解我們 醫生列表 新加入醫生 加入評論 聯絡我們
醫生姓名 地區 執業類別 性別 註冊專科
輸入全部或部份的醫生姓名爲最熱門 爲次熱門
大廈名稱 診症時間 診症日子 收費 關鍵字搜尋
面對隔離 自我管理情緒
 

面對隔離 自我管理情緒

疫情持續嚴峻,不少市民不幸染疫而需要隔離,部分患者未能入院要居家隔離,亦有些高風險地區市民被送到竹篙灣隔離營。被隔離的感覺當然不好受,部分人更影響到心理健康,早前隔離營便出現了暴力行為和企跳等情況!

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博士表示,「當知道需要被隔離的時候,最常出現不知所措、驚訝、焦慮、憤怒、無助和暴躁等的情緒狀態,同時生理上或會有手震、呼吸困難、失眠的徵狀,嚴重的話或因未能控制情緒而有打人等的行為徵狀。」

面對未知易擔憂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人都不願意被隔離,因為生活受阻,而且相關影響更可能比想像中大。黃沛霖續指,「面對未知情況,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擔憂,可能會擔心隔離的時間很長,看不見盡頭;又或害怕在隔離期間反而染疫等。如果要入隔離營的話,則會憂慮其生活配套及支援是否足夠,以及自己可否習慣等。」如果沒有太多社交支援、已有心理或情緒問題等人士,面對隔離會較易出現負面情緒反應。

調整心態

為減少隔離時的心理影響,黃沛霖建議先要調整心態,「隔離將會是一段頗長的時間,加上疫情嚴峻,會被隔離的機會也不小。不妨為隔離作出實際準備,例如先收拾好『走佬袋』、處理好工作和生活上的需要,做好應變措施;如家中有寵物的話,亦應及早了解暫託等的相關資訊。」而在隔離當中,則可盡量利用時間,做一些平時沒有時間做的事,如建立一些嗜好;每天應規律生活,定時作息和用膳。「即使隔離營地方很細,可以的話應每天做運動,並保持和家人及朋友聯絡。同時抱持希望,知道隔離總會有一天完結。」

留意小朋友身體症狀

若有小朋友一同被隔離,作為家長也應留意自己的情緒表現,因為小朋友的情緒易受大人影響,如果自己都經常很驚慌很擔心,小朋友亦會學習這些反應及感受。黃沛霖指出,「小朋友的不安情緒多由身體症狀展現出來,例如身體出現不適,如腸胃不舒服、發脾氣、睡不著、發惡夢等。家長應多加留意這些徵狀,並鼓勵他們表達其不安。」至於年輕人,亦鼓勵他們多跟朋友聯繫,以抒發情緒。

緩減焦慮情緒

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於隔離時出現情緒問題,首先可以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邀請家人分享感受,避免壓抑情緒。黃沛霖另有以下建議:

  • 寫下自己擔心的事情,有時會發覺實際問題,比心想的困難小。
  • 問自己過往的擔心有多少成真?通常大多都沒發生,有助減低災難性想法的傾向。
  • 不能控制的地方,就要嘗試放下。例如擔心疫情何時完結,但其實對此無能為力。應集中自己可以做的地方,例如在隔離營如何打發時間?可以怎樣保護自己?以減低不確定感及擔憂。
  • 做一些令自己開心的事情,或者發掘新的興趣,提升開心指數抗衡壓力。
  • 做靜觀練習、深呼吸練習等去減壓。

黃沛霖臨床心理學家 MR. ADRIAN WONG

資料來源:am730(02-03-2022)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以上資料不是醫療意見,只供參考 / 資料來源 : E-Daifu.com

雙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雙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站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關閉

   關閉

WhatsApp 號碼:5548-8918

關閉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