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中文  |  Eng
主頁 了解我們 醫生列表 新加入醫生 加入評論 聯絡我們
醫生姓名 地區 執業類別 性別 註冊專科
輸入全部或部份的醫生姓名爲最熱門 爲次熱門
大廈名稱 診症時間 診症日子 收費 關鍵字搜尋
中、青年慎防 突發性面神經炎
 

中、青年慎防 突發性面神經炎

於中醫學上,面神經炎屬於「面癱」、「口僻」等範疇,較常於二十至四十歲人士身上發生,而且多為急性起病,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出現癱瘓。

尚未有明確病因

面神經炎又稱貝爾麻痹,是由於莖乳孔內的面神經非化膿性炎症所致的周圍性麻痹。臨 上以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為主要特徵,症見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面肌被牽向健側。本病多見於中、青年。面神經炎的形成,目前尚不能明確其病因。病理變化早期主要為面神經水腫,髓鞘與軸突有不同程度的變性。治療目的在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使局部水腫、炎症的消退,恢復面神經正常功能。本病屬中醫「面癱」「口僻」等範疇,治療多以祛風通絡為主。

可引發多種徵狀

本病好發於二十至四十歲中、青年,男性多於女性。常急性起病,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幾小時內達到高峰。病側前額皺紋消失、瞼裂變大、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笑時更為明顯。病側不能皺額、蹙眉、閉眼、鼓腮、露齒和吹哨等。進食時食物常滯留於病側齒頰之間,並有流涎和溢淚。

須注意面神經受損部位不同的臨 表現:影響鼓索神經時,可有病側舌前三分二味覺障礙和聽覺過敏;膝狀神經節受損時,出現耳部疼痛,外耳道有帶狀 疹,耳廓和外耳道感覺減退;病變累及膝狀神經節以上之岩淺大神經時,則有淚液分泌減少,病側面部出汗障礙,但外耳道無 疹。

斷症時要注意跟下列疾病鑑別: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常合併周圍性面癱,但多為雙側性,有對稱性肢體軟癱與感覺障礙,腦脊液呈白細胞分離現象;中耳炎、乳突炎、顱底腦膜炎、鼻咽癌和聽神經瘤等均可發生面神經麻痹,但大多發病較慢,且有其他腦神經損害或原發病的發現;由腦部疾病引起的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僅限於面下部肌肉癱瘓,並伴有中樞性舌肌癱瘓及偏癱等表現。

小心辨證論治

如畏風惡寒、發熱、肢體拘緊、肌肉關節痠痛,為風寒;口苦咽乾、微渴,為風熱;頭重如蒙、胸膈滿悶、嘔吐痰涎,為風痰;面肌抽搐、舌質暗紫,為瘀血阻絡。

風寒阻絡

症狀: 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伴有畏風惡寒,發熱,肢體拘緊,肌肉關節痠痛。舌苔薄白,脈緊或浮緩。

治法:祛風散寒
方藥:小續命湯加減(包括麻黃、杏仁、桂枝、防風、川芎、白製子、白芍、白僵蠶)。

加減: 表虛自汗,去麻黃,加黃 、白朮;頭痛,加白芷、薑活;兼痰濁,加製南星、製半夏;久治不瘉,面肌抽動,加天麻、蜈蚣。

針灸: 取攢竹、四白、下關,為局部近取,旨在疏通面部經絡氣血;合谷,為手陽明經原穴,可疏利陽明經氣,配少陽、陽維之外關穴,以祛風散寒解表。

風熱阻絡

症狀: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伴口苦乾,微渴。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大秦艽湯加減(包括秦艽、薑活、防風、川芎、細辛、黃芩、石膏、板南根等)。

加減:風熱表證明顯,去細辛,加桑葉、蟬蛻;病久不瘉、舌質紫暗,加桃仁、紅花。

針灸: 取攢竹、四白、下關,旨在通調面部經絡氣機。列缺為肺經交會穴,以清熱解表,曲池為大腸經合穴,清熱之餘也可疏通大腸經循行之部位。

風痰阻絡

症狀: 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或面部抽搐,患側麻木作脹,伴頭重如蒙,胸膈滿悶,嘔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祛風化痰

方藥: 牽正散合天真散加減(包括製白附子、白僵蠶、全蠍、製南星、白芷、防風、天麻、蟬蛻等)。

加減:面肌抽搐頻作,加蜈蚣、烏梢蛇;痰濁重,加制半夏。

針灸: 取攢竹、四白、下關疏通面部氣機,另取合谷以泄風邪,足三里以健脾,豐隆以化痰,再取太沖以平息肝風。

瘀血阻絡

症狀: 口眼歪斜,眼裂縮小,面肌時有抽搐。舌暗紫,苔薄白或薄黃,脈澀。
治法:祛瘀通絡

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包括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地龍、全蠍、柴胡、麝香等)。

加減:頑痰阻絡,加白芥子;日久不瘉,加水蛭、鬼箭羽。

針灸:取攢竹、四白、下關疏通面部氣機,足三里、三陰交、百會等,以滋生化之源,內關滋養心陽,蓋心主血脈,故可去瘀。

日常防患要項

1. 加強鍛煉,注意休息,避免過勞,防止面部受寒。

2. 面癱發生後,尤其需要注意局部保暖,並保護病側暴露的角膜,避免受損害或受感染。

3. 宜輕,不宜強行刺激。

 

撰文:張勇

張勇中醫師 DR. CHEUNG YUNG

資料來源:頭條日報 23-12-2021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以上資料不是醫療意見,只供參考 / 資料來源 : E-Daifu.com

雙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雙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站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關閉

   關閉

WhatsApp 號碼:5548-8918

關閉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