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中文  |  Eng
主頁 了解我們 醫生列表 新加入醫生 加入評論 聯絡我們
醫生姓名 地區 執業類別 性別 註冊專科
輸入全部或部份的醫生姓名爲最熱門 爲次熱門
大廈名稱 診症時間 診症日子 收費 關鍵字搜尋
蟹足腫治療絕非「一勞永逸」
 

蟹足腫治療絕非「一勞永逸」

俗稱「蟹足腫」的瘢痕疙瘩(keloid)雖然絕大部分是良性,所帶來的痕癢、痛楚,加上外觀問題卻會嚴重困擾患者。有外科醫生指,不少蟹足腫患者完成治療後,忽略了持續監察的重要,結果「前功盡廢」。

現年31歲的Shirley(化名)五年前發現心口長出一塊深紅色、凸起的腫瘤狀疤痕,差不多有半張信用卡的大小,最後經醫生診斷為蟹足腫。接受大半年治療後,Shirley的蟹足腫逐漸消退。她眼見情況改善,便拒絕覆診,豈料五年後蟹足腫復發,情況比當初更壞。

持續跟進至關重要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坦言上述個案十分可惜:「假如當初患者能持續覆診,監察復原情況,便能在病情復發之前及早對症下藥。」他表示,以目前情況,Shirley要重新接受治療之餘,治療成果肯定事倍功半。

類固醇注射是治療早期蟹足腫的主要方法。陳醫生指這方法對早期個案效果明顯,可紓緩痛楚痕癢,並且令疤痕軟化和平伏,「但正因這樣,不少患者接受了一兩次的類固醇注射,便覺得蟹足腫大有改善,於是便停止治療,放棄覆診。其實蟹足腫的復發率很高,因此持續跟進非常重要。」

綜合療法減復發風險

除類固醇注射外,手術切除亦是治療蟹足腫的主流方法。陳醫生指出,單靠手術有七至九成病人會復發,手術後的傷口更可能長出更大的蟹足腫。因此,醫學界在十多年前開始將淺層放射治療(SRT)應用在手術後的蟹足腫治療。

另外,冷凍治療(cryotherapy)近年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確認其治療蟹足腫的功效,為患者帶來另一選擇。陳醫生解釋:「冷凍治療的原理是透過超低溫令病灶壞死。醫生會先將特製探針插入瘢痕瘤內,然後注入攝氏負196的液態氮,破壞瘢痕瘤內的深層組織。」

他補充,不同蟹足腫治療方法很多時需搭配採用。部分較輕微、範圍較小的個案,或適合單以注射類固醇或使用矽膠貼片紓緩病情。「不論任何治療,均不能一蹴而就。以跑步比喻,普通傷風感冒是100米短途,吃過幾日藥、捱過了便會好;蟹足腫治療卻是馬拉松,必須持之以恆,才能見到成效。」

 

陳東飛醫生 DR. CHAN TUNG FEI TONY

資料來源:都市日報 09-09-2020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以上資料不是醫療意見,只供參考 / 資料來源 : E-Daifu.com

雙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雙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站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關閉

   關閉

WhatsApp 號碼:5548-8918

關閉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