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細胞變異 病變追兇 作為女性,時刻為了照顧家庭竭盡心力,將最好的都給了丈夫和兒女,但請別忘記要愛惜自己健康,因為如果你倒下來,照顧家庭的重責由誰來擔當? 王女士,四十一歲,八年前為了照顧有讀寫障礙的女兒而辭去工作,全職陪伴幫她克服困難。今天,女兒困難已跨過,在外國升學,但她卻發現,另一個困難擺在眼前,這一次,更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癌變! 每一位為人母親的,都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當忙過累過才記起自己,王女士就是這麼的一個典型。「我生完女兒後,每隔兩年做一次例行婦科檢查,但自八年前為照顧有讀寫障礙的女兒而辭去工作後,就無咁勤力(做檢查),上一次是○三年做,中間隔了五年,直至去年一月才做例行婦科檢查,估不到就發現有問題!」聲音帶着爽朗的王女士向記者說。 當時醫生說,子宮頸有異常細胞,是屬於子宮頸癌前期病變一種,不過醫生說不用擔心:「醫生話,如果以肺癌來作譬喻,我這種的嚴重程度就像傷風感咳嗽,非常普遍,在公共洗手間的廁盆都有機會染到那種引致我子宮頸病變的病毒。」 宮頸懷非典型腺細胞 由於當日醫生說病變程度輕微,故王女士也沒有太擔心,但就在等覆診前,王女士持續來月經致未能檢查,醫生只處方荷爾蒙藥,希望王女士陰道停止出血後再檢查。 然而王女士這個全職媽媽不慣於等候命運發落,故在朋友介紹下找到一位婦產科專家,並立時可以做檢查。化驗報告顯示,她子宮頸有一種「Atypical glandular cells」,並且註明「favour neoplastic」,「這種細胞叫『非典型腺細胞』,favour neoplastic即是傾向癌腫瘤類。」對於求診時的每一個細節,王女士記得清清楚楚。 而她這種非典型腺細胞,是一種較為少見的子宮頸細胞病變,可從宮頸管或子宮腔而來,患者極有可能有宮頸管原位癌、甚至腺癌。腺細胞病變雖然跟一般常見的宮頸鱗狀細胞病變不同,但亦與「人類乳頭狀病毒」有密切關係。 婦科專家對她說,這種腺細胞雖然不是癌細胞,但子宮頸有這種細胞,除了變癌機會大,子宮亦有很大機會有癌變,於是安排她再進行刮子宮手術,取出內膜組織化驗,結果卻沒有發現癌細胞。 剖開子宮 詳細檢查 然而王女士並沒有放下心頭大石,因為醫生估計她子宮有癌的機會很大,故建議她進行一次剖腹手術,開一個七、八吋長的切口,將整個子宮連子宮頸和子宮旁組織全部切走,再將子宮立時送到化驗室化驗,如果發現有癌細胞,再進行淋巴切除,如果沒有發現,約三個小時後就可以將肚皮縫合。 「我聽到這個建議時,真的嚇得張大嘴巴,劏開個肚喎,唔驚就假!」王女士說。 一般女性聽到這個大型手術,當然難以接受,王女士當然也無法在未證實子宮有癌前讓人剖開腹部。她向自己的家庭醫生查詢,知道如有癌變要切除整個子宮,醫生會連卵巢及子宮附近的肌肉組織也一併切走,日後有機會影響泌尿系統,而且這個屬大型手術,手術風險很大,康復時間很長。她在求診過程中亦認識一些進行了這個手術的病人,見她們形容憔悴,整整一個月後仍未能復元,傷口痛到不得了! 在衡量過情況後,王女士拒絕做這個大型手術。 不讓癌變走漏法眼 這是逃避嗎?王女士從來不會採逃避政策,她堅信有其他更安全及創傷性低的方法。她找到阮邦武醫生,經詳細了解情況後,建議王女士先從子宮頸取走內膜組織化驗,如有發現,才決定下一步治療。 「根據王女士的檢查報告,子宮頸發現的細胞傾向屬於癌症較大,只是一時間不能準確地找出癌變位置,不知道是在子宮裏面還是只在子宮頸,我建議她做陰道鏡檢查,起碼看得到整個子宮頸內有沒有異樣,同一時間切除部分子宮頸組織出來化驗,另外再做宮腔鏡檢查,檢視子宮裏面有沒有不尋常,並刮走一些子宮組織化驗。」養和婦產專科阮邦武醫生說。 化驗結果證實,其宮頸細胞沒有癌變,即子宮頸表面沒有問題;在宮腔鏡檢查及刮宮取走的樣本,亦沒有發現癌細胞,這些都和之前病人所做檢查結果相符。 然而,醫生不會讓任何癌變走漏法眼,他最後一步是為王女士做了一個「子宮頸錐形切除術」,切除了部分子宮頸組織並進行化驗,這是個對付子宮頸早期病變的有效治療方法。 為防癌變 子宮全切除 最後的化驗結果,證實王女士之前的婦產科專家懷疑正確,從子宮頸切走的組織中,發現「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 of Endocervix」,即「微少入侵性子宮頸管道腺癌」,幸好屬IA1階段,即最早期癌變。雖然結果都是一樣,但王女士慶幸自己毋須躺在手術牀上被剖開腹部及子宮,免卻事後元氣大傷、忍受傷口痛楚的折磨,以及大手術的風險和所引起的後遺症。 「做了這個錐形切除術後,基本上已解決子宮頸癌變問題,但醫生說雖然手術已把宮頸有癌的地方切除,但不能確保沒有其他癌細胞殘留在宮頸和子宮,故建議為安全計,還是把整個子宮切走。」王女士說。 已從錐形電環切除手術中康復的王女士,馬上又要面對另一個全子宮切除手術,心裏難免有忐忑,一度想過不理它,只要定期監察,可能終生都不發病,她就可以「過骨」。然而,阮醫生和她的家庭醫生,都勸她不要冒這個險。 「我的家庭醫生說,如果我是六十歲婆婆,他不會勸我,但我才不過四十歲多一點,還有二、三十年命,加上現今美食多,在營養充足下,我體內如潛藏了早期的癌變細胞,有那麼多年時間一定可以養肥癌細胞,到時癌腫瘤發惡,我便後悔莫及!」 最後,王女士聽從兩位醫生意見,於十二月待外國升學女兒放假回港陪伴,入院兩天接受「子宮及子宮頸微創切除手術」。 不同位置 治療有異 其實子宮頸早期癌變和證實子宮頸癌或子宮癌,處理方法並不相同,阮醫生解釋,如屬前者,錐形宮頸切除或簡單子宮切除都屬有效的殲滅性治療,如果已證實是癌症者,便要進入另一個治療階段,並需交由腫瘤科醫生處理。 「通常在子宮頸癌來說,會做廣泛的子宮切除,切的範圍會闊很多,各方面的風險都會高些。其次就是日後可能影響附近器官運作,例如膀胱功能,排便功能方面都有機會受影響。 「如果是子宮癌,就要連卵巢也一併切除,盆腔和大動脈的淋巴腺,亦要視乎其癌變階段而決定是否要一併切除。而王女士由於她子宮頸的腺癌屬於微少入侵性,癌細胞只局限在宮頸,並沒有擴散,所以只需做一個簡單的子宮切除手術,便能解決問題。」阮醫生補充,如病人子宮頸癌變屬嚴重階段,手術後或要接受放射治療。 積極面對 尋求良醫 「我上月十七日下午接受手術,手術歷時一小時十五分鐘,約三時許便回病房,醒過來後,只有輕微的麻醉藥反應,出現嘔吐,但好好彩,嘔吐時傷口都沒有痛。」王女士以輕鬆的語調覆述當時的每一個細節。 她從上周開始,為那兩個位於下腹的半吋傷口塗去疤膏,康復進程十分理想。她勸喻因病求醫的婦女,千萬別做鴕鳥,如發現問題必須積極面對治療,期間不妨多見不同醫生以尋求最佳意見及治療方法。 認識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位列香港婦女癌症榜第五位,每年約有四百名新患者。子宮頸癌主要由「人類乳頭狀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簡稱HPV)引起。HP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因應其基因組合分類為七十多種,男女均可能被傳染,主要透過性行為中感染,故性伴侶多,或自己的性伴侶有其他性伴侶的婦女,便容易感染HPV。 不同HPV會對身體不同部位產生影響,屬低危險度的HPV會引致良性疣 ,這是一種皮膚增生而形成的肉粒,體積大的肉粒呈椰菜花狀,能生長在身體任何地方,包括生殖器官。高危險度的HPV可經性接觸傳播至子宮頸,引致宮頸細胞變異,最終引致癌病。 由HPV病毒引起的子宮頸病變的,90%以上都是屬於鱗狀細胞癌。而像王女士的腺細胞子宮頸病變,相對較少見,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時,病變細胞可從子宮或宮頸管甩出來而被發現。 如發現這種「非典型腺細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子宮有癌變的機會很大,要徹底追查病變細胞的來源,作出適當的治療。
阮邦武醫生 DR. YUEN PONG MO 資料來源: 東周網 10-01-2009 選文來自: 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