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中文  |  Eng
Home About Us Doctors List New Join Doctor Comment Contact Us
Doctor's Name District Category Gender Speciality
Full Name or SurnameHot Second Hot
Building Name Time Slot Date Fee Range Keyword Search
To
2023世界青光眼週 | 青光眼不易察覺 最終可導致失明
 

2023世界青光眼週 | 青光眼不易察覺 最終可導致失明

今年3月12至18日,為【2023世界青光眼週】,以「世界是光明的,拯救你的視力」為主題。作為致盲殺手,青光眼具有隱匿性,不易被發現,至於怎樣才能及時發現自己患上青光眼,就要請教眼科專科醫生,提供專業意見。

視神經壞死 難以逆轉

眼科專科醫生易惠芳醫生表示,青光眼分為慢性與急性,成因之一是眼球內用以滋養眼睛的房水,因隅角內的小梁網閉塞,無法排出而積聚,使眼壓升高,擠壓損害視神經線;如小梁網突然閉塞致房水無法排出而快速影響視力,屬急性青光眼,能在數天內完全失明,如小梁網逐漸閉塞,屬慢性青光眼,視力會慢慢受影響。而在慢性青光眼初期,因未受影響的視神經線仍然運作正常,雖然有部分視神經線受影響,患者亦未能察覺,至後期視野開始收窄,才發現眼睛出現問題。易惠芳醫生憶述:「曾有患者是駕駛人士,察覺自己常常因兩側視野收窄,駕駛時轉線有困難,並因此發生交通意外,檢查後才驚覺患上青光眼。」易醫生表示,如視神經已壞死至影響中心視力,患者最終會完全失明。

定期驗眼 安全至上

青光眼成因眾多,遺傳因素、眼壓太高、或患有血管病變,都可以是病因之一。易惠芳醫生指,青光眼高危族群眾多,包括:年齡超過40歲、家族成員患有青光眼人士、深近視或嚴重遠視、眼睛曾遭遇受傷、長期使用類固醇、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壓過高及過低等等;易醫生建議如屬高風險人士,更應定期驗眼,作青光眼檢查,於病發初期進行治療,可將視力損害降至最低。

諮詢專科醫生 尋求合適治療方式

想知道是否患上青光眼,必須作全面眼科檢查,包括檢查視力、眼壓和視神經功能,作視野圖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等等,醫生會分析患者視神經功能與結構,來確定患者病情,透過定期覆檢,即使細微的變化也能察覺。易惠芳醫生表示,青光眼的治療方式包括使用激光、藥物(注射劑、口服藥物和眼藥水)與手術治療,目的在於控制眼壓至安全水平,減緩視神經萎縮,防止視力進一步惡化。治療急性青光眼,以激光治療、注射劑或口服藥物為主,至於治療慢性青光眼,則以激光治療、眼藥水及手術治療為主,而手術類型也有很多,最新的是微創青光眼手術,而傳統小梁網切除手術,降低眼壓的幅度暫時仍是最高的;患者可諮詢專科醫生,尋求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及早預防 挽救視力

易惠芳醫生續指,青光眼患者已損壞的視神經細胞不能再生,但只要持續治療,可控制視力受損程度;最佳預防方法是定期驗眼,並從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小習慣開始,保護眼睛及視力。

  1. 飲食調整 – 減少進食太甜、太鹹、太油膩的食物,進食大量綠葉蔬菜,保持均衡飲食。
  2. 定期量度血壓 – 養成常常量度血壓習慣,並加以記錄,了解血壓有否異常。
  3. 運動 – 有研究指出,帶氧運動如跑步、緩步跑、游泳,俱有助降低眼內壓,但注意游泳時眼罩不能太緊,而需要閉氣及在短時間內令胸腔壓力急升的動作,如舉重、瑜珈中的倒立動作,對青光眼族群來說,都不太合適。
  4. 睡姿 – 趴睡會讓眼球受到壓迫,令眼壓過高,應盡量避免,側睡也對眼壓有所影響。
  5. 護眼 – 別讓眼睛過分疲勞;維持「30-30」法則,每用電子產品30分鐘,要進行最少30秒休息,讓眼睛稍作舒緩;如從事高危工作,要戴上護目鏡,防止眼睛被撞傷。

 

此文章由易惠芳醫生提供,僅作教育用途。

易惠芳醫生 DR. YICK WAI FONG

資料來源:am730 (13-03-2023)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not medical advice, for reference only / from : E-Daifu.com

This Site Does Not Provide Medical Advice
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s from E-daifu Site are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The Content is not intended to be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 diagnosis, or treatment. Always seek the advice of your physician or other qualified health provider with any questions you may have regarding a medical condition. Never disregard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 or delay in seeking it because of something you have read on the E-daifu!This website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providers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Close

   Close

WhatsApp Number:5548-8918

Close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