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症|精神科醫生營養師協作 藥物 認知行為 飲食全方位防治
腸易激綜合症與情緒及精神健康有密切關係,有需要時會由精神科醫生協助治療。飲食方面亦需要調節,研究顯示有營養師跟進的腸易激綜合症患者,飲食控制會較持久。以下由精神科專科醫生及營養師,為大家講解如何協助患者面對病情。
仁安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董家懿指,確定病人的精神問題後,會針對病症治療,如果有焦慮症或抑鬱症,會處方藥物緩解病人情緒。藥物以外,會輔以認知行為治療。藥物與認知行為治療是相輔相成,她引述一名十四歲腹痛腹瀉症狀非常嚴重的年輕患者,做過腸鏡胃鏡等各項檢查都沒有發現結構性問題,父母對此非常困擾。
「患者腹痛、腸抽筋,診斷後相信與學業壓力有關,而病人本身亦有自閉症傾向,很難表達自己,加上壓力,令病情更差,二十四小時都腹痛,無法睡眠,無法上學。學校安排遙距課堂,但由於情況嚴重,他無法正常學習。」董醫生稱。
董醫生處方了舒緩症狀的腸胃科藥物及精神科藥物,亦安排他進行認知行為治療,讓他知道壓力與徵狀有關係,學懂面對及緩減壓力的方法。跟進數月,患者早上腹痛情況已有改善,可以遙距上課,晚上亦能夠睡眠,希望病徵逐漸可以改善,讓他重回校園。董醫生說患者日常生活應學懂減壓,會建議他們學習呼吸法丶放鬆法、定時做運動、改變自我要求過高的心態、改善心理質素、提高抗逆能力。父母及家人在治療當中起着重要角色,患者需要他們的理解及支持,故治療青少年病人,會以家庭為接見單位。
逐步回復正常飲食
營養師會建議患者減少或避免進食可能引致症狀的食物。其中可能包括一些發酵性碳水化合物。要注意,「低發酵性碳水化合物飲食」不適合進行超過六至八星期。建議腸易激綜合症患者諮詢營養師作安全又有效的飲食治療。
仁安醫院駐院營養師李向明說:「當患者情況逐漸穩定,營養師會技巧地讓他們慢慢嘗試進食之前戒吃的食物。由於腸易激綜合症的成因亦包括心理壓力等,因此難以確保它永不復發。如再出現輕微症狀,患者可以按之前營養師指導的方法,立即調整飲食來控制症狀,而毋須過分擔心,使患者懂得恰當地調節飲食,以控制症狀正是營養師的責任。」
日常膳食注意事項
- 日常飲食需要確保有足夠蛋白質、奶類或代替品、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油分,以免營養不足,選擇食物時需要同時考慮會否有食物敏感問題或食物不耐受症。
- 避免進食辛辣、高脂肪等容易引起腹瀉等症狀的食物。
- 奶類製品方面如含高乳糖的食物容易引起症狀,可考慮轉用杏仁奶等低乳糖產品。
- 每天飲用一點五至三公升水,以免因水分不足而便秘。
- 如不會引起症狀,需要時可以適量飲用咖啡因飲品,維持患者生活質素。
- 患者是可以選擇服用適合他們的益生菌補充劑,但選擇時要注意配方內可含有高發酵性碳水化合物,而且益生菌產品繁多,效果可以因人而異,最好先諮詢主診醫生或營養師。
董家懿醫生 DR. TUNG KA YEE
資料來源:頭條日報 29-07-2022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