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中文  |  Eng
主頁 了解我們 醫生列表 新加入醫生 加入評論 聯絡我們
醫生姓名 地區 執業類別 性別 註冊專科
輸入全部或部份的醫生姓名爲最熱門 爲次熱門
大廈名稱 診症時間 診症日子 收費 關鍵字搜尋
40%抑鬱症患者 不知自己嚴重
 

40%抑鬱症患者 不知自己嚴重

持續近兩年的疫情,誘發不少港人出現抑鬱症狀。有見及此,香港心理衞生會在今年6 月至 7 月期間, 向 335 名患有抑鬱症的會員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逾40%受訪者不清楚自己病情的嚴重程度,逾50%曾自行停藥,更有逾60%即使自知有情緒問題,卻因怕受歧視而拒絕求助。

抑鬱症兩大核心症狀

香港心理衞生會教育及預防小組委員會主席暨精神科專科麥永接醫生指出, 抑鬱症有不同程度之分,延誤治療可演變為重度抑鬱症,增加治療難度。要分辨抑鬱症不難,包括持續兩星期以上情緒低落,以及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如有齊以上兩個核心症狀及大部分相關症狀,就屬於重度抑鬱症。除了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更有機會出現妄想、幻覺及自毀傾向,必須立即求醫。

麥永接醫生表示,治療重度抑鬱症,主要透過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傳統藥物包括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及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s)。不過臨床顯示,大約有三分一患者嘗試了兩種不同類別的抗抑鬱藥,症狀都沒好轉。

新藥治療難治性抑鬱症

針對這類難治性抑鬱症患者,本港早前引入了新型抗抑鬱藥物,配合一種口服抗抑鬱藥使用,能顯著提升療效和延長復發時間。麥永接醫生補充:「新藥是採用噴鼻式,須要在診所及醫護人員監督下使用,大約每星期兩次,但由於每名患者的情況也不同,選擇治療前應先諮詢醫生建議。」

今年40多歲的Alice,2003年底因婚姻出現問題而引發抑鬱症。「每天的恆常工作,有日突然間不會做。同事察覺有問題,於是找借口帶我看醫生。」Alice是一個聽話的病人,會按時服藥覆診,但謝絕一切社交活動:「家人叫我別跟人說我有抑鬱症,我不想說謊,唯有減少同朋友聯絡。」

後來Alice無意中參加了香港心理衞生會舉辦的清談分享小組,明白到抑鬱症與糖尿病等慢性病沒分別,毋須介意別人目光。2010年她在社工的介紹下開始接觸攝影,令她學會用相片跟人溝通,亦重拾對人的信任。由於病情持續穩定,Alice目前已經重新投入社會,開展新生活。

世衞指疫情對心理健康影響深遠

香港心理衞生會總幹事程志剛坦言,現時的醫療及社會服務,對抑鬱症患者並不足夠。加上世界衞生組織警告,新冠疫情對心理健康影響「長期且深遠」。因此他建議政府要早作準備,調撥資源以應付預防、教育、醫療及社會服務方面的需要。與此同事,香港心理衞生會亦會在各區加強公眾教育,提升市民對抑鬱症的認識和關注,及認識正確求助途徑。

 

麥永接醫生 DR. MAK WING CHIT, IVAN

資料來源:市都日報 02-09-2021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以上資料不是醫療意見,只供參考 / 資料來源 : E-Daifu.com

雙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雙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站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關閉

   關閉

WhatsApp 號碼:5548-8918

關閉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