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動控制障礙」致囤積成狂
去年書展取消令不少書迷感掃興,但家中是否總有未讀完的書?疫下網購盛行,部分人或亦多了「掃貨」,有精神科醫生指,「衝動控制障礙」相當普遍,容易造成囤積無用物品等行為,曾有夫婦不自覺囤積大量外賣容器,更編出理由合理化其行為,惟不一定要用藥物治療。
不少人會以購物減壓,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指,購物過程可令腦部釋放多巴胺,起放鬆減壓作用,而買書有「買知識」的象徵意義,且書本沒有使用期限,更易成為消費藉口,「以為自己會睇得到,其實根本沒有精神、時間」,因此囤積書本。
另外,疫下網購盛行,傅續指,網購並非真金白銀交易,又特別易受廣告或捆綁銷售影響,以信用卡付款更會延後付款,易不自覺多購商品。
伴隨抑鬱或焦慮 儲物安撫情緒
購物雖可減壓,但亦有機會上癮。傅稱,一般理解的「病態購物」屬衝動控制障礙的一種,通常不會單獨出現,往往伴隨抑鬱或焦慮等病症,而購物或囤積行為則有安撫的作用,例如外界以為儲舊物是長者專利,其實患焦慮或過度活躍的年輕人及小童同樣有機會出現。他曾見有夫婦長年買外賣,家中積累大量外賣容器不捨得掉,甚至編出不同理由來合理化行為,以為「有朝一日可能會有用」。
治療方案方面,傅稱要視乎問題嚴重性,若屬單獨出現,患者可嘗試透過自我約束去改善,若有困難則應求醫,可透過行為治療或用藥協助控制腦部的衝動行為;若是伴隨其他精神科疾病出現,就應先解決主要症狀,未必需額外處理。
傅子健醫生 DR. FU CHI KIN JACKIE
資料來源:晴報 22-01-2021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