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中文  |  Eng
Home About Us Doctors List New Join Doctor Comment Contact Us
Doctor's Name District Category Gender Speciality
Full Name or SurnameHot Second Hot
Building Name Time Slot Date Fee Range Keyword Search
To
港男感染HPV病毒確診口咽癌第3期
 

港男感染HPV病毒確診口咽癌第3

【男性癌症殺手】不煙不酒喉嚨頂住以為生瘜肉 港男感染HPV病毒確診口咽癌第3期【附常見症狀】

若感到喉嚨「頂住頂住」,可能是口咽癌徵兆!本港一名63歲男子不煙不酒、常做運動、早睡早起,3年前突然喉嚨有被頂著的感覺、經常被嗆到,情況持續數月,以為長有癔肉,求醫後被確診罹患口咽癌,臨床至少已屬第三期,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成因不明。耳鼻喉專科醫生、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林偉雄表示,口咽癌病徵不明顯,被發現時往往已屬晚期;由HPV引發的口咽癌也未必與性生活有關。

患者喉嚨不適頸部有腫塊

現年63歲的Sam為口咽癌康復者,2017年7月確診,當年感到喉嚨「頂住頂住」但無痛楚,不以為然。惟家人發現他經常被嗆到,即使不說話時也如此,情況持續約5個月;而且頸部左邊出現硬塊,同樣沒疼痛感覺。任職言語治療師的女兒認為情況不尋常,叮囑盡早求醫,故此Sam向林醫生求診;抽組織化驗後,證實患口咽癌,並有轉移跡象,感染途徑不明。

林醫生指,Sam口咽部位的腫瘤約為3至4厘米,屬第一至二期;已轉移至頸部的淋巴核則較大,屬第二期;綜合而言,臨床至少屬第三期,治癒率為80至90%。因腫瘤不小,若做手術徹底切除,創傷較大,故建議進行七星期電療、化療,最終腫瘤消失,目前無復發跡象。

口咽癌定義

口咽癌屬於頭頸部的癌症。頭頸癌為本港男性十大癌症殺手,發病部位泛指頭頸部位,此類癌症包括耳鼻喉科腫瘤,例如喉癌、鼻咽癌、口咽癌。本港每年口咽癌新增病例約有100宗。

林醫生指,口腔、口咽是兩個不同器官,但常被混淆。口咽由五個部位組成,包括:懸雍垂(俗稱「吊鐘」)、扁桃腺、舌頭根部(約舌頭最後的1/3)、軟顎、口咽後壁。於上述部位出現的腫瘤,均屬口咽癌。至於口腔,則包括舌頭(約舌頭前2/3)、硬顎、口腔壁此三個部位。

HPV可引發口咽癌

林醫生指,經常吸煙、飲酒是引致口咽癌的高危因素。全球與煙酒有關的頭頸癌新症數目近年大幅下跌,本港口咽癌新症趨勢不跌反平穩,可能是與病毒感染有關。

近年有醫學研究發現,HPV除了會引發子宮頸癌,也會引發口咽癌。引致口咽癌的是高危型HPV(HPV16、HPV18),惟感染途徑難以確定,大多是性生活、煙酒引發,另尚有其他不明因素。患者的伴侶不一定會受感染。

由HPV引起的口咽癌,患者年齡中位數約60歲,以男性居多。因為男性感染HPV後,產生抗體的機率比女性低。患者中,有近40%不煙不酒,79.1 %屬於較早期的口咽腫瘤,有83.7%人士腫瘤位於扁桃體,整體存活率約為63%。比起煙酒,由HPV引起的口咽癌,基因突變機率較低,同一時間並無另一種頭頸癌出現。

喉嚨痛為口咽癌常見病徵

林醫生指,口咽癌常見病徵為:喉嚨痛、唾液帶血絲、喉嚨感覺被頂著、頸部有不痛的腫塊。分病徵與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見疾病相似,不太明顯。但若腫瘤太大,或令患者難以呼吸、聲音沙啞,甚至口咽潰爛流血。

HPV引致的口咽癌,部分患者扁桃體、軟顎附近部位有潰爛情況。多數患者感到喉嚨不適,但未必疼痛、流血,頸部也未必有硬塊。故此,通常發現患口咽癌時是晚期,原發腫瘤已變大,甚至出現已轉移的淋巴核。

HPV引起的口咽癌,患者需持續感染一段頗長時間,再加其他因素才會發病。醫學界尚未清楚感染時間。口咽癌沒癌前病變,故較難及早察覺。

感染HPV16就會患癌症?不一定,因為人體免疫系統會清除口腔的感染。林醫生指,中大今年發表了一項研究,追蹤200多位口腔感染HPV的人士,12個月後覆檢,22.7%患者持續感染HPV16一類病毒,2年後感染人數跌至10.6%。隨著時間增長,口腔的HPV會漸漸消失。

檢查及治療方法

如何證實是HPV16引起的口咽癌?林醫生指,透過口咽抹片樣本檢查,可抽取腫瘤樣本進行測試。治療口咽癌的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是合併採用上述療法。

採用何種療法還需視乎以下因素:腫瘤的生長位置及大小、有無頸部淋巴節轉移、有無遠端轉移、對化學藥物及放射線治療的敏感性、病患身體狀況、醫生的經驗。

林醫生指,近年機械臂、微創手術的出現,減低了手術的創傷程度,而且利於進入狹窄、隱蔽部位。美國於2013年展開了一項由多個醫療中心合作的臨床研究,讓患者先採用傷害性較低的手術,再對比接受傳統和較低份量的電療、化療患者的治療成效,追蹤10年。目前發現,首2年兩類方法的治癒率也達90%以上。

 

林偉雄醫生 DR. LAM WAI HUNG EDDY

資料來源:Topick hket.com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not medical advice, for reference only / from : E-Daifu.com

This Site Does Not Provide Medical Advice
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s from E-daifu Site are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The Content is not intended to be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 diagnosis, or treatment. Always seek the advice of your physician or other qualified health provider with any questions you may have regarding a medical condition. Never disregard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 or delay in seeking it because of something you have read on the E-daifu!This website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providers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Close

   Close

WhatsApp Number:5548-8918

Close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