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能否防治?——新科研查找成因
很多人都知道白血病又稱為血癌,是一種不正常的白血球大量增生癌症。然而在現今醫療技術如此發達下,人類仍未能完全掌握有效的根治方法,這種致命疾病的確切成因,到底是由環境、生活習慣,還是遺傳引發?至今仍眾說紛紜,早前有研究集中強調,生活環境是誘發此症的高風險因素,究竟是否屬實?大眾又應如何防患?
英國科學家於早前曾有研究提出,過於乾淨的生活環境,易令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大大減低接觸病菌或暴露於受感染生態的機會,令他們的免疫系統,因未能接觸抗原而無法正常運作,增加孩子患白血病的機率。
對於這說法,明德國際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鄧秀碩對此並不認同,他說:「一般而言,白血病的形成主要是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是由基因突變引起,因此與成長的大環境應沒太大關係,除非是生活環境暴露在輻射等特殊情況下,否則環境不會影響孩子形成白血病。」他又補充,反而是在胎前,如母親在懷孕期間曾接觸放射性物質(例如照射太多次數X光),嬰兒患白血病風險或者會較大。
近年不時有過於乾淨的生活環境,可降低小孩免疫力的說法,以及令他們患上一般病症後較容易令病情惡化,其實是否有根據?鄧醫生指,現今醫學仍很難證明兩者有多大的直接關係。人體免疫系統的確是需要通過「學習」(即接觸及對抗細菌病毒)去成長,但很難拿揑出一個界線,去釐定哪種乾淨程度,才算屬於「太過」。
鄧醫生補充說:「根據外國曾做過的調查,有發現指,由於現今社會相對過往潔淨得多,故小孩體內寄生蟲數量極少,身體的抗敏力亦隨之下降,然而這也只是部分研究而已,難以一概而論。」
兒科專科醫生王雅穎補充指,絕大部分兒童白血病的成因仍然未明,只有一小部分是源於基因突變,其成因可以是源自兒童接觸有害致癌因子,例如輻射、化學溶劑、化學治療,甚至是病毒而引發。因此現時仍未可找出確切、具體的一致性成因。今時今日,有部分研究顯示某些白血病個案與父母基因或有關係,例如父親年紀大或母親曾經小產等,都會增加孩子患部分白血病的機會。
至於外在環境的影響,王醫生表示暫時仍沒有可靠、強力的證據支持這說法,印證環境(如太乾淨增加患白血病風險等)對兒童患白血病有很大的影響。
由於白血病的形成原因不明,即使是很小部分已知的成因,也是涉及接觸放射性物質或基因突變,因此不算是家族性疾病。王醫生補充指,以下數個特殊情況,已確知會影響白血病的發病率,「例如部分綜合症如唐氏綜合症,以及部分涉及免疫系統的遺傳病等,都會增加孩子患白血病的機會。」她又指,近年亦有研究顯示,如同卵雙胞胎其中一方患有白血病,另一個孖胎患病的風險亦會隨之增加。然而,王醫生亦坦言,由於背後成因不明,故至今沒有確切的方法可預防白血病。
很多家長都會千方百計尋找增加孩子免疫力的方法,以對抗疾病。鄧醫生強調,只要孩子沒患上免疫能力失調的病症,所有人的免疫力其實都相若,普遍上沒太大差異,實在沒有可大幅增加身體免疫的妙方。「注意均衡飲食、日常有足夠運動等,一般港童的免疫力不但不低,反而是位於世界前列,家長毋須過於憂心。」須多加注意的是,香港學童入學時間太早(如讀幼稚園前有的會讀學前班),於孩子免疫系統未成熟前入學,易令學童暴露於病毒、細菌下的機會增多,反而會令孩子更易生病。
飲食影響也值得留意,「好像大閘蟹、魚類等水產,易因水源受污染而含有二噁英等致癌物,加上不少食物都添加了一定的化學物質,進食過量是增加致癌率的高風險因素。」
鄧醫生最後補充,若要預防白血病等病症,還是應從基本入手,培養正確飲食習慣,說的並非只注意均衡飲食、吸收足夠營養,而是小心別攝取過多殘餘農藥(例如某類水果好像士多啤梨及提子,均屬含殘餘農藥較多的食物,進食前必須徹底洗淨 ),以及少吃基因改造或者過度精製的的食品。
鄧秀碩醫生 DR. TANG SAU SHEK OLIVER
王雅穎醫生 DR. WONG NGA WING, MARIA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29-04-2019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