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中文  |  Eng
Home About Us Doctors List New Join Doctor Comment Contact Us
Doctor's Name District Category Gender Speciality
Full Name or SurnameHot Second Hot
Building Name Time Slot Date Fee Range Keyword Search
To
血壓高或低 標準如何分?
 

血壓高或低 標準如何分?

高血壓現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主力針對的健康殺手,因其可引致多種嚴重疾病——五至七成的冠心病、心衰竭、腎衰竭或中風等個案,都受高血壓所直接影響。隨着港人壓力愈見龐大,加上減壓方式亦未必健康,例如吸煙、喝酒,加上飲食欠均衡、缺乏運動等因素,令近年本地的高血壓個案愈來愈多,更有年輕發病的現象,令心臟病、中風等同見年輕化。

要將血壓指數維持在正常水平,首先要知道何謂「合格」數字。以往是年紀愈大,對血壓的要求便愈寬鬆,擔心藥物帶來低血壓或副作用影響長者健康。但在藥物大大改良的今天,醫學界對患者的血壓要求亦有所改變。

過半患者不自知

心臟科專科醫生劉駿良指出,愈來愈多年僅30至40歲的人士,血壓數字已是「磧界」,甚至屬於高。有調查發現,65歲以下的在職高血壓人士,達一半以上並不自知有高血壓,導致延遲求醫。「如果壯年患者能及早了解及控制高血壓,便可減少10至20年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此外,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膽固醇(三高)是互相關連的,血壓高的患者,其餘兩者的風險亦會大大提升,對心、腦、腎血管疾病有著極大影響,故必須關注血壓水平。」所以醫生對壯年患者的要求較嚴格,希望他們將血壓維持在130/ 80mmHg或以下,目的是將併發症發生的時間推得愈遲愈好。

症狀出現病情已不輕

一般而言,上下血壓水平達160/100mmHg以上,很可能會出現病徵,短期內或有器官病變,必須立刻以藥物治療。假若上壓處於140至160mmHg、下壓為90至100mmHg的一期高血壓水平,醫生將評估患者血壓變化的緩急,例如有否暈眩、活動量降低的情況,再判斷是否需立刻服藥。初期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一旦患者感覺不適時,往往身體已出現毛病,如心衰竭及心肌梗塞等,故年過30歲的人士,即使無健康問題,仍應定時檢查血壓,以免無聲殺手悄然埋身而不知。

去年,美國將高血壓的定義由上下壓140/90mmHg下調至130/80mmHg,目的是令更多巿民意識到血壓處於高水平,並不代表要即時用藥。劉駿良表示,「香港及歐洲雖仍視上壓130至140mmHg、下壓80至90mmHg為磧界,但對於需用藥的高血壓患者而言,都應將血壓控制於130/ 80mmHg以下,始能確保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新藥物大減副作用

以往,醫生對65至80歲的高血壓患者要求會較寬鬆,上壓維持在150mmHg左右便可。原因是藥物副作用較大,例如頭暈,長者未必能夠承受,更可能帶來跌倒風險。加上用藥目的主要為避免多年後出現併發症,對長者未必有長遠影響。不過,隨著醫學進步,藥物副作用已大為減少;劉駿良提到,部分降血壓藥物從單一藥效及短效,改良至合併藥效、長效的藥物,可避免血壓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

在人類愈見長壽的今天,醫生對長者的血壓要求都更為嚴謹。「新藥物對長者較為安全,故現時亦希望進一步控制他們的血壓水平,更有效改善病情。」約八成患者用藥後,血壓已能控制於正常範圍內。

從生活與飲食改善高血壓

不少患者希望以改變飲食習慣來代替藥物治療,劉駿良指血壓磧界的人士可先從生活習慣著手,透過均衡飲食、放鬆心情、適量運動,並保持充足睡眠及控制體重,各項均可降低10mmHg的血壓。「上壓達150mmHg的人士,假如做足上述措施,加上藥物配合,也有機會停藥。惟長期高血壓或數字很高的患者,較難單靠生活習慣逆轉病情,始終需藥物輔助。」

減低鹽分攝取

劉駿良提醒,因長者血管硬化,或長期飲食偏鹹及濃味,容易令身體積水,導致血壓上升,容易出現上壓高、下壓正常或偏低的情況。若胃口減少而少進食,加上慣常服用的藥物可能導致血壓過低,故一般會建議每餐保持均等的低鹽分攝取量。至於年輕患者,則常因工作壓力大,分泌壓力荷爾蒙致血管收縮,下壓反而會較高。

簡而言之,未出現器官病變的首階段患者,仍可用生活習慣改善情況,惟到了器官病變的第二階段,以及開始有器官嚴重病變的第三階段,就必須接受治療。藥物治療的最大目的,正是為了避免惡化至第二或第三階段,因此為了長遠健康著想,患者應跟醫生詳細討論療程方案。

劉駿良醫生 DR. LAU CHUN LEUNG

 

資料來源: am730 08-05-2019

選文來自: 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not medical advice, for reference only / from : E-Daifu.com

This Site Does Not Provide Medical Advice
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s from E-daifu Site are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The Content is not intended to be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 diagnosis, or treatment. Always seek the advice of your physician or other qualified health provider with any questions you may have regarding a medical condition. Never disregard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 or delay in seeking it because of something you have read on the E-daifu!This website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providers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Close

   Close

WhatsApp Number:5548-8918

Close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