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科專科葉文龍醫生執業資料
痛風患者最小16歲 嗜火鍋老火湯風險增
痛風出名令人聞風喪膽,發作時就算堂堂大男人也可痛到面容扭曲、難以忍受。過往痛風患者以中年或長者居多,現在年僅16、17歲也可與痛風纏上。不要以為痛風只是劇痛一項,其實它可與腎病、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並存,其中的關鍵正是高尿酸所致。
說痛風前,要了解「嘌呤」(Purine),它是存在人體內新陳代謝物,20%-30%的嘌呤來自食物,70%-80%在人體內合成,當嘌呤在體內經過新陳代謝後,就會變成尿酸。血液內的尿酸濃度,男性>7.0mg/dL(>0.42mmol/L)又或女性>6.0mg/dL(>0.36mmol/L)便屬於超標。當體內產生的尿酸過多又或腎臟排泄的尿酸過少,尿酸鹽就會積聚於關節內,引起發炎疼痛,這就是痛風。
東華三院綜合診斷及醫療中心臨床服務總監、風濕病科專科葉文龍醫生說:痛風是一個常見疾病,也愈來愈多人患上痛風,年紀大尿酸愈高是正常的,因此過往患者在中年以上,現在十幾廿歲的患者都有,最小年僅16、17歲。「這與飲食習慣及體重有關,痛風與代謝綜合症如肥胖、糖尿病有相互關係,令痛風患者愈來愈後生。此外,年輕患者也要檢測是否有遺傳疾病、潛伏因素,都有機會造成高尿酸情況。」
痛風通常引發急性關節炎發作,大部分為單一關節,最常見的為大拇趾(腳趾公),患處出現紅、腫、發熱及劇痛。患者舉步為艱,往往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藥方能消減病徵。雖然數天後,痛楚開始減退,但若血液內的尿酸濃度不受控制,遲些尿酸鹽將會積聚於其他關節裏,如膝頭、足踝、手指、手腕等。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治療,會演變成多個關節發炎,並且復發愈頻密。
高尿酸與「三高」關係密切
痛風可算是關節的「破壞王」,尿酸鹽沉積導致關節侵蝕,衍生的尿酸結晶在不同部位出現,有時連耳廓位都見到痛風石的蹤迹,也可令手腳、膝蓋關節變形。
眾所周知,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三高對健康危害很大,然而對於「第四高」高尿酸血症,很多人卻並未認識到其危害。葉文龍醫生表示,高尿酸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痛風,在臨床上,很多患者往往等到四肢關節長滿痛風石,甚至併發了腎衰竭才前去就診。事實上,高尿酸與腎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環環相扣。即是說,減低了高尿酸,其他疾病的風險也會降低。
如何診斷痛風?
關節尤其是大拇趾突然劇痛,類似的急性發作的單一關節炎,可能是痛風,但也有可能是假性痛風或細菌性關節炎。其他輔助性檢查包括驗血,空腹測驗血液中尿酸濃度較為準確,但只可作為參考,不能據此確定診斷痛風。他說:「最正確的診斷方法,就是抽取發炎關節內的關節液,用偏光顯微鏡觀察,如果看到針狀的尿酸結晶而且被白血球吞噬,就可以百分百確定診斷為急性痛風。」
痛風雖然不能根治,但可以好好控制,適當的藥物及飲食控制,可以防止痛風的復發。
藥物主要分兩類:
- 急性痛風藥物:減低發炎及快速減痛,包括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秋水仙鹼、皮質類固醇及較新的環氧化酶二抑制劑。
- 慢性復發性痛風藥物:即降尿酸藥,包括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減少尿酸形成)、排尿酸劑。
葉醫生說:「飲食方面減少攝取高嘌呤食物、少飲酒,也要多喝開水,建議每天飲2公斤以上,以助排出體內過量的尿酸。」其實只要控制血液內的尿酸濃度,便會大大減低痛風復發的機會。
打邊爐嘌呤「共冶一爐」
痛風病人需要戒口,但所有食物都含高嘌呤,豆類不可、某些蔬菜如椰菜花、菠菜及鮮露筍又不能吃,感覺是連健康食物都無得食。葉醫生解說:「病人戒口應分3個類別:高嘌呤如內臟、貝殼類海產、酒類和老火湯要完全避免、中嘌呤如豆類及西蘭花酌量食用,及低嘌呤如奶類產品、乳酪、部分蔬菜隨意食用。」
但肯定的是香港人一年四季都愛的打邊爐是痛風大忌。「多肉類、大量海產,又不斷咁煲住,所有嘌呤都煲晒出來。加上打邊爐時會飲啤酒,容易誘發痛風。別以為飲汽水或紙包飲品無事,這些高果糖飲料轉化成新陳代謝物時,都會產生高尿酸,打邊爐大部分的食物、湯底、飲品都是高嘌呤,所以冬天時特別多人因痛風發作求醫。」
資料來源:paper.hket.com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