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中文  |  Eng
Home About Us Doctors List New Join Doctor Comment Contact Us
Doctor's Name District Category Gender Speciality
Full Name or SurnameHot Second Hot
Building Name Time Slot Date Fee Range Keyword Search
To
童擁樂健精神3 焦慮症根源
 

童擁樂健精神焦慮症根源

焦慮幾乎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緒問題,年紀小如孩童也不可幸免,而且由於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未成熟,無法自行理解及調適遇到的問題,故反而更易出現各種焦慮徵狀,如果情況較嚴重,甚至可以影響生活、學習及將來成長,形成長遠的潛在風險。因此,家長若遇到幼兒易有不尋常的哭鬧時,應留意是否有需要盡早求診,排除是焦慮症引起的可能。

不安環境令病況惡化

針對兒童焦慮症問題,患者大多數以女童較常見,尤其以踏進小學或轉換學習環境的學童,更易發生這問題。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指出,兒童焦慮症患者由於對陌生環境過度敏感及害怕,因此易產生不安感,繼而會以哭鬧方式表達不安情緒。其次,患者較易對他人的建議視為批評,如與老師、同學對話閒談,也很易過度擔心自己成為被嘲笑的對象。患者長期處於緊張及焦慮狀態,並產生不合理或過分的害怕和憂慮,於正常人眼中,患者所謂的擔心,有別於一般人合理性的擔心及害怕某些人或事,這些常人覺得「杞人憂天」的事,往往可嚴重影響病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質素。

「正因為患者會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顯得過分焦慮,故此不但學習時專注力較易減弱,甚至會有拒絕上學的情況,令學業及人際社交關係也一併受到嚴重影響。除在學校環境外,病童在家中或日常生活時,也無可避免地會有焦慮、煩躁、睡眠欠佳、食欲不振、頭痛,甚至尿頻等徵狀,尤其是年幼病童很多時都需要父母陪伴下,才可入睡。」丁醫生稱。

神經傳遞物質異常

據醫學上研究所得,兒童焦慮症的成因需要從先天及後天因素兩大方向查找,主要涉及遺傳和環境影響。丁醫生指出,某些基因異常人士,天生本身就較平常人容易感到焦慮,而嚴重至已患上焦慮症的病人,臨H研究證實,他們腦部多個區域的活動情況均異於常人。「有一些焦慮症個案患者,有可能是因為神經傳遞物質異常而引致,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患者童年時曾有身、心靈受創經歷,以至成長的環境又缺乏應對困難技巧的經驗及鍛煉,均會增加他們引發焦慮症的風險。」丁醫生解釋。

環境突變容易誘發

面對壓力時,各人的情緒反應和處理方式都有所不同,思想較為負面或人際技巧、關係較差的孩童,一般都更易患上焦慮症。丁醫生強調,其中有一個很常見的情況,就是環境的突變,例如父母離異、遷居、轉校、增添弟妹、有親友離世等等情況,都是令到兒童增加出現焦慮情緒風險,甚至形成焦慮症的一大因素。

至於成人特別是父母雙方的態度和反應,例如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或者家長、長輩對小朋友的期望過高,最常見是給以沉重的學習重擔,渴望子女成才等,均易令孩子對人生感到壓力沉重,初時可能會先出現輕微的身、心症狀,例如容易緊張而致輕度腸胃不適及常有如廁的需要,以及沒有食欲等。當情況嚴重時或會達到極度焦慮情況,甚至惡化成抑鬱症,產生輕生念頭。抑鬱症是一種可影響情緒、生理、思想、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的病患。

集體活動減少緊張

要治療兒童焦慮症,除了較嚴重的患者可通過服用抗焦慮藥物,以減輕病情外,想徹底改善問題,還是需要進行心理治療、行為調適,以至從解決問題成因入手。治療時必須先清楚患者產生焦慮的原因,繼而取得他們的信任及合作。其次,要幫助患者認識這些成因與發病的互為關係,逐漸引導他們克服焦慮感覺。

另一方面,也需要鼓勵患者多參加集體活動,有助消除緊張心理,以及適當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從而養成正面積極的性格、人生觀。如果是屬於外在環境因素,就需要即時讓其遠離增加病發風險的源頭,例如充斥負面情緒及壓力的學習環境。

早求診可妥善受控

要整體改善病童的焦慮情緒,不可純粹只靠孩子自己接受心理和行為治療,也需要家長及老師全方位配合,例如家長不應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包括學業成績,以至課餘的興趣培訓,父母所提出的要求,應與孩子本身的年齡、智能水平成正比,亦要合乎他們的興趣,千萬別過度苛求,更要避免常把孩子與同儕之間作無謂的比較。

丁醫生說:「至於病童的師長也應注意不要讓其學習負擔過重,同時應有耐性地處理病童容易哭鬧的問題,以防導致惡性循環。另應有技巧地引導其他同學,學習體諒病童,避免同學對病童因誤解而造成欺凌、排擠的情況。焦慮症患者只要及早求診,以適當的藥物、心理、行為治療,配合家長、老師的體諒和鼓勵,不少兒童焦慮症患者,病情都可妥善受控,將生活所受的影響減至最少。」

 

丁錫全醫生 DR. TING SIK CHUEN

資料來源:頭條日報 09-10-2017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not medical advice, for reference only / from : E-Daifu.com

This Site Does Not Provide Medical Advice
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s from E-daifu Site are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The Content is not intended to be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 diagnosis, or treatment. Always seek the advice of your physician or other qualified health provider with any questions you may have regarding a medical condition. Never disregard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 or delay in seeking it because of something you have read on the E-daifu!This website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providers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Close

   Close

WhatsApp Number:5548-8918

Close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