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中文  |  Eng
主頁 了解我們 醫生列表 新加入醫生 加入評論 聯絡我們
醫生姓名 地區 執業類別 性別 註冊專科
輸入全部或部份的醫生姓名爲最熱門 爲次熱門
大廈名稱 診症時間 診症日子 收費 關鍵字搜尋
35歲通波仔與常玩手機有關?
 

35歲通波仔與常玩手機有關?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很多人都習慣「機不離手」,此舉除了傷眼,更有可能損害心臟健康。有說手機發出的電磁波可影響心臟,不過聖保祿醫院駐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智彬指出,其實問題在於沉迷使用手機或大幅減少運動量,從而衍生一連串健康問題。

陳智彬表示,手機發出的電磁波對心臟影響微乎其微,但經常使用手機,便代表少了做其他事情的時間。「通常我們也是坐著使用手機,如此一來便變成了久坐不動。另外,如果熬夜看手機,也會引致睡眠不足,對健康造成影響。」很多過度使用手機的人士,也伴隨其他不良生活習慣,包括缺乏運動及攝取過量油、鹽和糖等,多個因素加起來,便更傷害心臟。

難培養運動習慣

隨年齡增長,患心臟病如冠心病等的風險也會增加,男性50歲後及女性60歲後便開始有危機。不過,近年常說心臟病年輕化,陳智彬指與現今市民生活習慣改變有關,「我們的長輩,小時候沒有智能手機作娛樂用途,只能出去踢足球或者打籃球;現在的小朋友從幼稚園就開始接觸數碼產品,亦即從小就減少了培養運動習慣的機會。」

陳智彬便曾有一名35歲的後天心臟病男性患者,冠狀動脈嚴重收窄,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是他見過最年輕做該手術的病人。「患者有肥胖及高膽固醇問題,估計是加上缺乏運動及飲食不節制引起心臟疾病。」

放下手機起身運動

至於手機是否健康的萬惡之源?陳智彬認為只是一個間接因素。「即使人們不用手機,但是經常坐下看電視,或是喜歡一邊看短片,一邊吃零食,其實對健康也沒甚麼改善。問題不在於使用手機本身,而是需要重整生活習慣。」因此,放下手機後,首先是要循序漸進地開始運動。

「做運動可以降低血壓,其次也有助減肥,特別是減去中央肥胖和內臟脂肪。此外,運動也可以幫助控制血糖,長遠有助預防糖尿病。」不過陳智彬提醒,據世衛建議每周至少要進行5次,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帶氧運動,需要感到心跳加速及出汗,並且要持之以恆,才足以為身體帶來健康。

成功感助維持運動習慣

「曾有病人的血壓上壓在服藥後仍達到150mmHg(正常為130mmHg以下),於是他下定決心勤力運動。數月後覆診,他的上壓已降至130mmHg以下,毋須增加藥量。」陳智彬指做運動降血壓的成效顯著,當患者看到指數下降時,成功感能推動他們堅持鍛煉下去,長遠便可把運動變為生活的一部分。

 

陳智彬醫生 DR. CHAN CHI PAN

資料來源:am730 (18-10-2023)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以上資料不是醫療意見,只供參考 / 資料來源 : E-Daifu.com

雙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雙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站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關閉

   關閉

WhatsApp 號碼:5548-8918

關閉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