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確診子宮頸癌人生陷低谷 醫生籲及早預防減患癌風險
我們很多時以為癌症與年紀掛鈎,越是年長,患癌風險越大,其實並非絕對,像子宮頸癌這種癌症,有一半患者正是55歲以下,相對年青的一群。不過,大部份子宮頸癌個案是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致,它更是目前唯一有望可以根除的癌症,最重要是我們及早作出預防,減低其傳播性,便能有效防止它的來襲。
38歲的張小姐是子宮頸癌康復者,回想到2020年11月確診一刻,令她身心俱疲。她記得,當時月經前後子宮不正常地出血,醫生建議她接受柏氏抹片檢查,HPV報告指其子宮頸受到感染並生有腫瘤,證實她患上了子宮頸癌第2B期。主診醫生跟她說,無法透過手術切術腫瘤,必須進行化療及電療,突如其來的打擊令她深感前路茫茫。
張小姐說,那時只能硬著頭皮每天接受體內電療,奈何過程相當辛苦,醫療儀器需要放入她的尿道、陰道及肛門,術後她的腰部及下半身都異常疼痛,加上治療期間,赤裸裸地把身體展露於醫護人員面前,難免感到尷尬。儘管療程甚為艱鉅,她慶幸有家人與丈夫陪伴,難關也一一捱過,惟病情奪走了她的生育能力,並令她提早進入更年期,如今唯有努力調節生活作息,重整人生。
子宮頸癌趨年輕化
許多人以為子宮頸癌是「老人病」,其實部份患者與張小姐一樣,早於2、30歲發病。臨床腫瘤科專科張天怡醫生引述數據指,本港子宮頸癌的發病中位數為54歲,有一半患者55歲以下,反映這種癌症有年輕化趨勢。
究竟子宮頸癌是因何而起呢?張醫生指出,大約90%個案是由於感染HPV所致︰「HPV是常見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病毒,如果子宮頸細胞受到感染而無法自行清除,在一段時間內就有機會演變成癌症,潛伏期短至5年或長達20年,難以估計。」事實上,HPV種類有200多種,不同種類會引發不同病症,並分為高危型及低危型兩種,其中感染高危型HPV例如HPV16及18,就導致約90%子宮頸癌個案。
少數可預防之癌症
更甚的是,由感染HPV至演變至子宮頸癌初期,可以無明顯病徵。張醫生稱,部份患者要到陰道不正常流血才意識到病情,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9年子宮頸癌新症中,70%個案為第2至第4期,其中第2至第3期的5年活率為60%至70%,去到第4期時僅餘下15%。
隨著治療技術進步,中、晚期子宮頸癌可以透過電療與化療應對,張醫生指患者一般會在一個月內進行數十次電療,期間或合併化療同步進行,有助提升存活率及生活質素。相對於治療,她認為更重要是及早作出預防︰「子宮頸癌是目前唯一有望可以根治的癌症,醫學界建議適齡男女預早預防HPV,減低HPV傳播及降低患癌風險。」
張天怡醫生提醒,治療子宮頸癌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並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張天怡醫生 DR. CHANG TIEN YEE, AMY
資料來源:am730 (05-09-2022)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