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成因 症狀 治療 一文睇清 8成確診病人屬晚期 40歲後定期照胃鏡可及早發現
資深演員廖啟智去年底確診胃癌,雖然他不煙不酒,近年又經常跑山做運動,可惜確診後僅3個月就不敵胃癌離世,終年67歲。胃癌為本港第六位常見癌症,當中以男性患者佔多,成因一般被指與飲食習慣有關,惟早期症狀不明顯,香港約8成胃癌病人確診時已屬第三或第四期,易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根據香港癌性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在2018年,胃癌是本港第六大常見癌症,有1,277宗新症,當中739宗是男性,佔整體近6成。死亡人數有687人,男性佔了414人。整體發病率為每10萬人有17.1人發病。以發病情況計算,65歲或以上人士較多,佔整體病人超過6成。
胃癌成因
胃癌的確切成因至今未明,但較常見於東亞地區,例如日本、韓國、中國等地,有指與當地的飲食習慣有關,例如經常進食醃製食物、高鹽食物、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午餐肉、臘腸等)、多肉少菜、飲酒過量、吸煙等,不過也有不少胃癌病人是不煙不酒。除此之外,壓力、經常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胃酸失調,過重、肥胖、家族有相關病史亦是高危因素。
但至目前為止,醫學界仍未完全掌握感染幽門螺旋菌的確實成因及傳播途徑,估計是透過唾液、體液、嘔吐物、排泄物、污水、食物等傳播。所以一般建議年滿40歲、有家族病史、同住家庭成員曾感染幽門螺旋菌,均應進行幽門螺旋菌檢查。
胃癌症狀
腫瘤科專科醫生陳少康表示,癌細胞生長在胃也不一定是胃癌,有9成胃的腫瘤都是胃腺癌,其餘可以是肌肉瘤、淋巴癌。胃腺癌最常見是生在胃的黏膜層,通常會觀察到胃潰瘍的情況,因而會感到痛楚、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進食後腹脹不適等,跟常見都市病如腸胃不適、良性胃潰瘍的症狀相似。一般早期症狀不明顯,到情況再惡化,甚至癌細胞擴散並影響到附近器官,才會出現其他病徵。最常見是擴散至腹腔和肝臟,引致右邊腹部漲起、有積水、肝功能受影響等,有部份病人會因長期胃出血而導致貧血,以及排黑便等,屆時情況已非常嚴重。
香港約8成胃癌病人確診時已屬第三或第四期,原因是早期胃癌的症狀跟一般胃病很相似,不容易發現。不過隨着胃鏡檢查越趨普及,透過胃鏡檢查可以明顯觀察到惡性的潰瘍情況,檢驗潰瘍的組織能有效診斷胃癌。所以陳少康醫生提醒切勿諱疾忌醫,當察覺到身體有問題要盡快求醫,及早醫治。
胃癌期數一般是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的分期:
第一期:
癌細胞局限於胃的第一層黏膜層、未到肌肉層、或到鄰近少量淋巴,進行手術可以完全切除;
第二期:
癌細胞穿過了黏膜下層,轉移到鄰近一些淋巴,仍有機會可把腫瘤完全切除;
第三期:
癌細胞穿過了肌肉層,或到漿膜,即胃的表皮,轉移到鄰近較多淋巴,仍有機會把腫瘤完全切除,但復發率高;
第四期:
周遭淋巴和器官都有癌細胞轉移,例如肝臟、腹膜等
TNM(tumor-node-metastasis)分期方法
胃癌亦有另一個名為TNM(tumor-node-metastasis)的分期方法,T是腫瘤(tumor)的侵入的程度;N是有癌細胞的淋巴結(node)數目;M是指癌細胞有否轉移(metastasis)到遠端器官。例如病人的腫瘤已突破胃壁的最外層(T4),但淋巴結沒有癌細胞(N0),以及沒有轉移到其他器官(M0),以上情況屬於AJCC的第二期胃癌。由於TNM分期計法複雜,若未有解釋清楚,病人容易混淆兩種計法,建議醫生多與病人溝通講解病情,以免造成誤會。
胃癌治療
第一至第三期胃癌,一般會先考慮手術,切除有問題的胃部組織及周遭淋巴,達至根治;部份第三期病人手術前後可配合化療,將腫瘤縮小及減低復發機會。對於第四期癌細胞已擴散的病人,治療以化療及標靶藥組合為主力,以紓緩病人疼痛、出血、進食困難等症狀,及提高生活質素為目標。
胃癌手術後的復發風險高,所以一般會結合化療和電療作為術後的輔助治療,以減低復發機會。而部份晚期病人因惡性胃潰瘍會經常出血,透過電療可減少出血現象;若癌細胞擴散至骨引起劇裂骨痛,電療亦有助紓緩由腫瘤引起的痛楚,減少服用止痛藥的藥量。
標靶藥適用於癌細胞已擴散的晚期病人,其中抗HER2型標靶藥(Trastuzumab),適用於在胃癌中約佔兩成的HER2型胃癌,研究顯示配合化療藥使用,可進一步縮小腫瘤,減慢病情惡化,能減25%死亡風險和提升整體存活率。另一種抗血管增生標靶藥(Ramucirumab),作用是抑制腫瘤細胞增生血管,令腫瘤細胞減慢生長,同時恢復扭曲了的血管,令抗癌藥更大程度進入腫瘤細胞,發揮其作用。
至於免疫治療,主要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利用淋巴細胞來消除腫瘤,不過免疫治療只適用於特定群組,例如微衞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的患者,因缺少MMR蛋白而導致微衞星縮短和或不穩定,不過這情況在胃癌並不常見。另外,如果試過其他化療藥都無效,而在癌細胞中存在PDL1蛋白,免疫治療或適合用作控制病情,但成功率較低,7個病人當中只有約1人有效。
近年癌症治療講求個人化,即找出癌細胞的特定機制去控制癌症,大多會採用混合治療。而胃癌即使完成手術切除,仍有機會復發,復發率是視乎腫瘤的期數,如早期胃癌復發率較低,而第三期的病人即使經過手術配合輔助治療,復發機率亦可達5成或以上。
胃癌預防方法
要預防胃癌,關鍵是健康的飲食習慣,要保持均衡飲食,建議日常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如含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糙米、紅米、乾豆類、馬鈴薯等,減少進食紅肉,宜多吃魚、豆腐、雞等食物來攝取蛋白質。並減少進食高鹽或醃製食物、加工肉類、燒焦的肉類或魚類。另外,亦有研究發現,大蒜含有蒜素,有助抑制致癌物亞硝胺,加上含有微量元素硒、鍺等多種抗癌物質,經常食用能有效預防胃癌和食道癌。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亦曾作研究,發現吸煙會增加72%患胃癌的風險,死亡風險亦會增加101%,因此要避免煙酒,還要養成定期運動習慣,保持健康體重。
陳少康醫生 DR. CHAN SIU HONG, OSCAR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09-04-2021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