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夜盲症視力變差
夜盲症是指在夜晚、黑暗或光線微弱的環境下,患者的視力降低,看不清事物。夜盲症分先天性和後天導致,對健康和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今期眼科專科醫生講解夜盲症的病因、徵狀,以及治療和改善方法。
視網膜內含有視錐細胞(Cone Cell)和視桿細胞(Rod Cell),它們分別負責辨別顏色及感應光線,當視桿細胞出現問題,視力會在較暗的環境下變弱,從而造成「夜盲症」。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碧納菲醫生說:「夜盲症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導致,先天性的夜盲症最常見是患者出現『視網膜色素變性』,其視桿細胞會隨着年齡增長而逐漸失去功能,部分患者的視桿細胞甚至是天生已有功能缺失。其次『先天性靜止性夜盲』和『脈絡膜缺失症』的患者,也會有夜盲症問題,他們的視桿細胞在出生時已經出現問題,甚至失去功能,嚴重患者更會影響視力。以上的先天性夜盲症,可通過基因排序檢測,在胎兒出生前或可以得知相關的問題。」
後天導致的夜盲症,最常見的是維他命A缺乏症。碧納菲醫生表示,這種疾病在以往營養不足的年代較為常見,維他命A可在人體內轉化成視黃醛,它有助激活視桿細胞內的視紫紅質(Rhodopsin),讓視桿細胞有感光能力,當身體缺乏維他命A,視紫紅質便無法被轉化,因而導致夜盲症。
「其次,嚴重視網膜脫落或病變、青光眼、視力嚴重受損、病變性深近視等嚴重眼部疾病,都有可能導致夜盲症。服用精神科藥物吩噻嗪(Phenothiazine)的病人,也有機會出現夜盲症的副作用。」碧納菲醫生稱。
雖然部分後天的眼部疾病會導致夜盲症徵狀,但與先天性夜盲症不同之處,在於先天性夜盲症是由視桿細胞病變引起,有機會導致黃斑囊樣水腫,以及更大機會患上白內障或青光眼等問題,而後天的夜盲症較少誘發相關眼疾。
碧納菲醫生指出,夜盲症的徵狀是在黑暗或光線微弱的環境下看不清事物,一般情況下患者並不會突然視力受損,只是會感到光線微弱,事物逐漸變得模糊不清。
「由於視桿細胞主要分布在視網膜四周,所以在夜晚或黑暗的環境下,通常會出現周邊的視野受阻,隨着夜盲症問題加深,患者後期的中央視力也有機會受影響。當所有視桿細胞功能受損,視紫紅質無法正常感應光源,便會在日間或充足的光線下亦無法看得見,最終演變成失明。」碧納菲醫生稱。
夜盲症主要是由視桿細胞的功能缺失引起,暫時沒有直接根治方法,但有部分治療及改善方法,可幫助夜盲症患者。碧納菲醫生說:「有研究指出夜盲症患者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A和葉黃素,有助減緩夜盲症惡化,但是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A和葉黃素有機會出現副作用,患者應按照醫生的指示服用。」
其次,針對部分先天性的夜盲症,現時醫學上可通過基因治療,使用最新型藥物和手術改善徵狀。另外,亦可通過人工視網膜手術,幫助情況惡劣的夜盲症患者,刺激視神經,以保持視力。
實際上,當我們在黑暗或光線不足的環境下,視力也會受阻,所以由自己判斷是否患有夜盲症有一定的困難,碧納菲醫生說:「由於未必所有人都能夠進行DNA檢查來得知自己是否患有夜盲症,所以一般情況下,可通過視網膜電流圖檢查,測試在不同光源環境下,視網膜的感光反應,同時也可以定期進行視力檢查。」
對於夜盲症患者,因視野收窄,日常生活上容易發生意外,所以應盡量確保環境光源充足、減少障礙物、注意高低不平的地面,以及可用顏色對比作為視覺上的提醒。
碧納菲醫生 Dr. BAIG, Nafees Begum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01-12-2020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