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中文  |  Eng
主頁 了解我們 醫生列表 新加入醫生 加入評論 聯絡我們
醫生姓名 地區 執業類別 性別 註冊專科
輸入全部或部份的醫生姓名爲最熱門 爲次熱門
大廈名稱 診症時間 診症日子 收費 關鍵字搜尋
「食滯」持續逾1周 恐胃有腫瘤
 

「食滯」持續逾1周 恐胃有腫瘤

中秋節將至,月餅等應節食品少不了,當飽餐後嚷着「食滯」之聲常不絕於耳。有西醫表示,食滯是一種感覺,但如維持長時間就要留意,因可能是潰瘍或腫瘤等更嚴重問題引致。有中醫則提醒,食滯會影響整體健康,包括影響肺部功能。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吳嘉恩表示,食滯是經常感到肚子飽飽般,有時沒有肚餓的感覺,有時只吃很少就感覺很飽,「每個人的胃體積就如其拳頭一樣大小,但消化能力會因不同人有所不同。」他稱據其臨床所見,中年人因缺乏運動,新陳代謝會減慢,本身需要的熱量不太多,惟應酬卻相對多,故較易會食滯。

只維持短時間 或因食物難消化

食物的種類,也跟食滯息息相關。吳醫生稱,肉類、酒精、油膩或味道較濃的食物,都容易引起食滯;而奶類產品包括芝士、乳酪和鮮奶都較難消化;另外粗纖維的食物如果仁、原片麥皮和粗糙的蔬菜,也需要較長時間消化。

他表示,如果食滯的感覺只維持短時間毋須擔心,因有可能是所吃的食物難消化,例如油膩食物或肉類等,消化的時間比一般食物要多1倍,會維持在胃部約6至8小時,故易有飽肚的感覺,一般只會維持1至2天。但若食滯的感覺維持長時間如1星期以上,就可能是消化系統出現毛病,如胃部有發炎、幽門螺旋菌感染、潰瘍或腫瘤等,很多時都是只有食滯這種病徵,故必須求醫。

所需熱量 因人而異

吳嘉恩醫生表示:每人每日所需的熱量跟其年齡、性別、體重和生活狀況有所不同,如年輕的人因新陳代謝率較快,所需熱量會較多;而運動員所虛耗的熱量,亦比文職人員較多。

註冊中醫師林蓓茵表示,中醫來看,食滯又稱為「傷食」,主要病因是由於飲食沒有節制,暴飲暴食,超過胃容量所能負載的能力,又或食量雖沒有過多,但因胃本身功能弱,從而導致飲食停滯不能消化。而食滯的特徵一般包括胃口不佳,沒有食慾或飯後容易腹脹。

中醫:可影響肺部 痰多咳嗽

林醫師指出,傷食脾胃可令胃氣不暢順,影響胃部功能,出現脘悶、噯氣、嘔惡、脘腹脹滿、上嘔或下瀉,或大便不暢順,而食滯也會影響整體健康,包括可致失眠及影響肺部功能等,「因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經常傷食脾胃可致生濕、生痰,痰濕更會向上升,影響肺部功能,出現痰多、胃脹及咳嗽。」

她提醒,糕點、甜食、肥膩及豆類食物較難被消化,兼且易產生氣體,進食後較易造成食滯。而中藥有消食藥,可以促進消化,消除食積,可根據食滯食物的種類選配食療。

Smart Tips:防食滯護胃4

  • 進食過程感覺有輕微胃脹,即停止繼續進食
  • 飽食後散步或適當地運動
  • 餐後喝茶、陳皮水、粉麥芽水、山楂水
  • 少食多餐,定時飲食

 

吳嘉恩醫生 DR. NG KA YAN, CALVIN

林蓓茵中醫師 DR. LAM PUI YAN

資料來源:晴報 28-09-2020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以上資料不是醫療意見,只供參考 / 資料來源 : E-Daifu.com

雙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雙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站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關閉

   關閉

WhatsApp 號碼:5548-8918

關閉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