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中文  |  Eng
主頁 了解我們 醫生列表 新加入醫生 加入評論 聯絡我們
醫生姓名 地區 執業類別 性別 註冊專科
輸入全部或部份的醫生姓名爲最熱門 爲次熱門
大廈名稱 診症時間 診症日子 收費 關鍵字搜尋
紓緩照料者壓力 從認識認知障礙症開始
 

紓緩照料者壓力 從認識認知障礙症開始

有時候,治療認知障礙症最大困難,除疾病本身的病情,而是患者與家人之間的情緒及壓力。大家必須明白,認知障礙並非甚麼奇難雜症,最重要的是,家人有多了解這個疾病照顧的方法,從而替患者及早識別病情,及早求診,延緩病情惡化,這也是對雙方最好的治療方法。

曾經有一位年青人求助,哭訴某一天早上,他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父親突然擋著門口,不讓他上班。本身已壓力爆煲的兒子再也無法抑制,一手推開父親,令其受傷。事後,那名兒子深感懊悔,甚至想過二人一同自殺。幸而,他們最終也得到適切的情緒支援,才能繼續逆境中前行。

事實上,當認知障礙症步入中、晚期,患者不止自理及語言能力退化,連情緒也會起伏不定。舉例說,患者如果看電視,畫面出現吵鬧口角場面,他們也一同起哄,誤以為主角跟自己吵架,這其實與他們認知能力出現問題有關,環境及官能亦影響到他們的情緒。

因此,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其中一個挑戰,就是加深對疾病的了解,方能作出適當的支援。

認知障礙症的初期病徵,離不開記性差及經常重覆提問。有時候,我們或許不了解疾病本身,對老人家這些行為感到煩厭,一般此病徵如持續一、兩年,並愈來愈嚴重,家人要提高警覺,並應帶他們到家庭醫生作診斷,必要時轉介至專科作進一步治療。

近年治療認知障礙症方面,醫生會以「 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為藥物的首選。這類藥物有助減慢某些神經傳導化學物質被破壞,從而紓緩認知及記憶能力下降等問題;此外,由於不少患者均有抑鬱及焦慮病徵,因此會同時服用一些精神科藥物,雙線結合治療。

然而,我們必須強調,藥物並非治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唯一方法,透過人與人接觸的行為及社交訓練,同樣可以刺激他們的想像力及語言能力,從而減慢大腦退化。要記得,認知障礙症是無法根治,只能透過行為及藥物,延緩病情惡化,減慢對患者影響之餘,也能減低照顧者的心理負擔。

最後提醒大家︰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

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作者:認知障礙症教育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戴樂群醫生

戴樂群醫生 DR. DAI LOK KWAN DAVID

 

資料來源:晴報 02-01-2020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

以上資料不是醫療意見,只供參考 / 資料來源 : E-Daifu.com

雙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雙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站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關閉

   關閉

WhatsApp 號碼:5548-8918

關閉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