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起搏器兼備遙距監察功能 及早發偵測房顫病徵防患於未然
心房顫動難以察覺,若未能及早診治,隨時增加中風的風險。近年,新推出的有導線心臟起搏器兼具遙距監察功能,有效改善心跳過慢的症狀之餘,更可透過在家定期或有需要時傳送資料到醫院或診所,協助病人及早偵測出心臟的異常情況,如心房顫動、心臟衰竭等問題,讓醫生在藥物或治療方案上作出適切的跟進治療,避免及預防病情惡化。
協助醫生緊密監察病情
心臟科專科馮永康醫生不諱言,過往醫生主要靠病人覆診時,提取心臟起搏器的監察資料,了解病人的心臟及身體狀況、儀器的耗電量及電極表現,再作跟進,惟覆診時間往往相隔數月,難以緊密監察變化,倘若病人心臟突然出現異常情況而未被及時發現,後果可大可小。加入遙距監察功能後,病人就可透過家居的傳送器,定期及有需要時傳送資料,如心律不齊情況、持續時間及病發率,協助醫生緊密監察病情,及早辨識病人的病情變化,甚至評估治療效用,從而提供最適切的醫療跟進及治療,防患於未然的同時,亦可減低病人的入院次數。除此以外,當病人出現突發性心臟病時,醫生也即時得知病人的心律情況,掌握有力的數據作出正確診斷,抓緊治療的黃金時間。
及早判別潛在房顫個案
馮永康醫生舉例指,一名70多歲曾出現輕微中風的婆婆,因頭暈不適求醫,經檢查後,發現心跳過慢,需植入心臟起搏器,以及處方亞士匹靈改善問題,及後透過心臟起搏器的遙距監察功能,偵測出婆婆間中有心臟跳亂的情況,最終改以處方抗凝血藥物減低中風風險,經跟進治療後,婆婆至今再沒有出現中風的情況。「根據資料顯示,大約有20%的房顫病人在發病前並沒明顯病徵,直至中風才得知房顫問題。由於心房顫動並非時刻出現,故需要長時間監察心跳規律及狀況,而近幾年有導線心臟起搏器加入了遙距監察功能,可定期紀錄並傳送病人的心律情況及數據予醫生,及早偵測出房顫問題,對症下藥。」
馮永康醫生重申,醫生會視乎不同情況和根據病人需要,決定是否使用有遙距監察功能的心臟起搏器,詳情可向相關醫生查詢。
馮永康醫生 DR. FUNG WING HONG JEFFREY
資料來源:晴報 18-09-2019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