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爆肺」原來是氣胸 復發者或需手術治療
我們不時都聽到有人「爆肺」,究竟它是甚麼一回事?原來「爆肺」是指氣胸,即胸腔內積氣,主要是因肺部穿了洞漏氣而成。有專科醫生指,輕微氣胸患者都會自行痊癒,若有需要醫生亦可為患者放引流管把積聚於胸腔內的氣體排走便可。不過,對於情況較嚴重或復發患者,則要考慮接受胸腔鏡手術。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楊重禮指,我們的肺邊一般都是緊貼肋骨內壁,中間不會有隙縫,只有一層潤滑劑幫助肺部及肋骨在呼吸時擴張及收縮。不過,當肺部穿破了並漏氣時,該些氣體就會積聚於肺邊與肋骨內壁中間,形成氣胸。
偏瘦青年 較易「爆肺」
楊醫生表示,「氣胸的成因可分為由外面穿洞漏氣,例如被刀插穿肺部,以及由肺內破損而漏氣,例如肺內有些位置的組織較薄弱穿破了而漏氣。由於肋骨並無彈性向外擴張,所以當漏氣情況愈來愈嚴重時,氣體就會壓向肺部,令肺部被壓扁。」
氣胸患者不少都是偏瘦及較年輕的男子,患有肺氣腫及哮喘的人士,其氣胸風險會較高,而且由於他們的肺功能本身較差,一旦出現氣胸就會較危險,大多很快便會出現氣喘。
一旦出現症狀必須求醫
另外,楊醫生稱,有少部分氣胸患者並無任何症狀,可能日後作身體檢查時才得知自己曾出現氣胸。他指,「值得留意的是,有部分氣胸與女士月經有關,此情況多發生於女士月經前後72小時,而且較多發生於右肺,有子宮內膜移位並曾因此做手術的女士有氣胸的機會亦可能較高。」
一旦出現症狀,醫生會為患者進行聽肺及照肺片,若情況輕鬆,或會作保持治療,即先觀察情況,其間若有改變才考慮進行治療,例如用針筒抽出氣體後再作觀察。楊醫生表示,「若情況未能控制,醫生會考慮在患者的肋骨與肋骨中間開一個小孔放置引流管『放氣』,阻止肺部繼續被壓扁一般, 當肺部『脹返』後,通常漏氣的小洞就能自行貼回肋骨內壁並癒合,便可停止繼續漏氣。」
氣胸有機會復發
不過,氣胸是有機會復發的,研究顯示約20%第一次「爆肺」的患者會復發,當患者第二次「爆肺」時,醫生就會建議患者接受手術,減低日後再復發風險。除了第二次復發的患者外,持續很多氣體漏出來、肺不能「脹返」、病情影響到心臟或大量流血的患者,醫生都會考慮進行手術。
在手術方面,醫生會利用胸腔鏡進行胸膜黏連術。楊醫生稱,「進行手術時我們會開數個1至2厘米的傷口,並在患者的肋骨間放入胸腔鏡及儀器,先封住漏氣的位置及剪走穿破的肺泡,然後作胸腔黏連術,即把肋骨內壁抓爛以變成傷口,目的是令肺部脹回後黏住那些傷口,經過發炎及康復後,肺邊就會再次黏住肋骨內壁,從而減少復發機會及併發症。」一般患者在術後4至5日便可出院。不少患者都擔心日後能否再乘飛機,楊醫生則指當患者完全康復後,仍可乘坐飛機。
楊重禮醫生 DR. YEUNG CHUNG LAI, EUGENE
資料來源: 都市日報 14-06-2019
選文來自: 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