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骼痛症須找根源 運動處方最為重要
肩頸痛、肌腱炎、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等肌肉骨骼痛症十分常見,本身不會致命,卻可以令人痛得要命,甚至造成情緒困擾。熟悉肌骼痛症的醫生指,要得到合適的治療,先要找到痛症的源頭。但有時痛楚並非單一原因所導致,例如膝痛未必與膝關節有關,必須從整體找出功能失衡的地方才能治本。
26歲的Winnie是一名護士,每天也要在醫院內上落樓梯,照顧不同樓層的病人,慢慢開始出現膝痛,起初她以止痛藥來紓緩不適,但由於膝痛問題無改善,於是她轉向熟悉肌骼痛症的醫生求助。醫生為她配製了一個鞋墊,便使她的膝痛問題大為改善。
原來,醫生在問症和檢查中雖發現Winnie的膝關節結構有退化,但同時發現雙腳有嚴重的扁平足,導致Winnie雙腿呈「X」狀,即膝關節向內傾而盆骨向前扭,才是引起痛楚的根源,而合適的鞋墊就能糾正身體力量分布,避免產生痛楚。
膝痛不會只看膝關節
香港肌骼醫學研究中心副主席黎偉華醫生指出,痛症的出現有很多可能性,只要找得到真正的原因便能夠有效處理,但有時一個位置出現痛楚,未必是該位置或組織有問題,而肌骼醫學就會從整體評估痛症的成因,例如膝痛不會只看膝關節,而是檢查整體上的功能性失衡,包括肌肉、骨骼以致血管、淋巴及神經線等,以找出引起痛症的真正原因。
肌骼醫學的診斷主要是靠小心詢問病人的病史,以及詳細的身體檢查,從而找出功能失調與身體的活動及功能之關係,再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法。肌骼痛的出現通常有潛伏的遠因,例如長期不良的姿勢、重複性的勞損及慢性退化等,和一些近因,例如急性意外受傷等情況。
慢性痛症引發情緒
黎醫生指出,治療肌骼痛有多個方向,包括手法治療、下肢力學的處理,亦可利用超聲波導航注射藥物,例如透明質酸、保絡治療及自身血小板注射治療等,都有研究證實其療效,適合一些筋腱關節勞損的個案。而各種治療方法中,適當的運動處方最為重要,因它能夠改善功能上的失衡並可預防痛症再現。
他強調,過去調查便發現多達三成患慢性痛症的病人有情緒問題,因此如出現持續的痛症時候就必須要及早正視,現時已有很多方法能有效地處理。
認識肌骼醫學
肌骼醫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主要處理急性或慢性的肌肉骨骼損傷、疾病或功能失調等問題。香港肌骼醫學研究中心副主席黎偉華醫生指出,註冊西醫需接受相關培訓後才能有足夠知識去處理及幫助肌骼病症人。現時香港中文大學及一些國外的大學,如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均有相關的課程。
他續稱,很多痛症也能透過合適的肌骼治療來改善,包括頸椎性頭痛、肩部僵硬或疼痛、肩胛疼痛、腰背痛、肌腱炎如網球肘和足底筋膜炎,及各種關節疼痛等。
黎偉華醫生 DR. LAI WAI WAH
香港肌骼醫學研究中心副主席
資料來源: 都市日報 29-05-2019
選文來自: 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