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倒流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胃酸倒流是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俗稱,是一種常見的消化不良問題。根據統計,全港約有一成人口有不同程度的胃酸倒流。
人體的食道和胃部之間有一組下食道括約肌,在進食以外的時間緊閉著,以防止胃液倒流。如若括約肌出現鬆弛,令它在不適當的時候打開,胃酸倒流便有機會發生。不良飲食習慣如吃宵夜、經常食得太飽或暴飲暴食、進食油膩或太酸的食物、喝具刺激性的飲品如咖啡、酒類,都會增加胃酸倒流的機會。另外,有醫學研究顯示,胃酸倒流與患者情緒及生活壓力有著一定的關係。
由於食道內壁黏膜十分脆弱,如果受到胃酸倒流長期刺激,會造成不同情度的損傷,令患者出現胸口灼痛,吞嚥困難和「火燒心」等症狀。當胃酸湧上喉嚨及口腔,更有機會引起咳嗽、喉嚨痛及牙齒腐蝕等情況。不少患者會因這些症狀令睡眠質素受到影響,甚至只能坐著睡覺,情況苦不堪言。若未能及時治療胃酸倒流,患者更有機會併發食道發炎、出血、食道收窄,甚至出現稱為「巴洛氏食道症」的癌前病變,增加患上食道癌的風險。
在藥物治療方面,質子泵抑制劑(PPI)是現時最有效治療胃酸倒流的藥物。另有延緩釋放類的質子泵抑制劑,可分段發輝藥效,能長效控制胃酸倒流症狀。嚴重患者或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以控制病情。
資料提供: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黃泰釗醫生
黃泰釗醫生 DR. WONG TAI CHIU
資料來源:晴報 05-01-2018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