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范舒屏執業資料
白瞳症 及早察覺救兒童眼癌
父母都會用手機或相機為兒女拍照,記錄每一個珍貴的成長片段。然而當閃光燈一閃,強光從兒童眼底反射出來的不是紅色,而是白色的話,父母要當心是否有眼病變。
白瞳症,一種眼癌病症,病徵正是閃光燈照射下眼底現白光,及早發現白瞳症加以治療可搶救視力。
對於已為人父母的人,如果醫生告訴你:「對不起,令郎/令千金患了眼癌,無法進行化療,只能動手術切除眼球保命……」你會有甚麼反應?
龍先生的幼子熙熙,去年十二月確診右眼有視網膜母細胞瘤,即眼癌時,才十四個月大。當時龍先生和太太知道兒子要摘去右眼時,欲哭無淚。
「我們對兒童眼癌完全沒有認識,也不知道有何病徵。熙熙在大約五個月大時,我們發現他有斜視,心想待他長大一點才處理。其後有一天帶大女兒出席家長聚會,其中一位同學的父親是眼科醫生,傾談下知道兒子的狀況,他即時取出小電筒檢查,怎料一照即說情況不妙,翌日到他診所再做詳細檢查後,他告訴我兒子很大可能患眼癌,即時轉介兒子到眼科醫院治療。」龍先生說。
當兩夫婦徬徨無助地在眼科醫院候診期間,心中擔憂兒子如要摘眼球,日後前路茫茫不知如何是好,亦擔心眼癌會奪命……就在這時,兒童眼癌家長Fion和另一名家長出現,告訴他治療眼癌是甚麼一回事,切除眼球後的生活會如何,眼癌童在成長路上會面對甚麼困難,怎樣為眼癌童開闢快樂生活大道。
每年五至十宗新症
香港每年有一百八十宗兒童癌症,當中部分是兒童眼癌;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范舒屏說,其中一種稱為「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以下簡稱RB)的眼疾,是眼睛最常見的腫瘤,病發率為每一萬五千名初生嬰兒中有一名患者,每年約有五至十宗新症。
兒童患者的病發年齡大多在五歲以下,更有初生嬰兒早於兩個月大時已確診。
由於兒童病發時極年幼,有些更是未懂說話,故無法表達視力毛病;加上大眾對這個病症欠缺認識,所以很多時父母未能及早察覺,到求醫時情況已經相當嚴重,除了摘除眼球外沒有其他可選擇的治療方案。
相信絕大部分父母都未聽過視膜網母細胞瘤,但每年五至十宗新症,足以奪走視力的嚴重眼疾,大眾不得不提防。
早期病徵 白瞳症
根據統計數字,在一九八○年至二○一四年間,共有一百多宗「視膜網母細胞瘤」個案,當中超過八成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後期,需要摘除眼球。
為何兒童會患視網膜母細胞瘤?范舒屏醫生說,視網膜母細胞瘤主要病因是基因變異,可以是遺傳了上一代出現病變的基因,又或是兒童本身在發育時出現的眼部細胞基因改變。
視網膜母細胞瘤顧名思義,是指視網膜母細胞出現癌變,不受控制地快速增生、擴散、蠶食其他正常細胞。而視網膜正是接收進入眼球的影像,然後傳送至大腦分析使我們看到景物。當視網膜的母細胞出現病變,視力自然受影響。
所謂白瞳症(leukocoria),即以閃光燈幫助拍攝照片時,原應為紅色的瞳孔呈現白色或黃白色反光,看起來像貓眼睛一樣。
出現白瞳症是兒童眼癌的最常見病徵,父母如能及時發現求醫,腫瘤細胞有望透過治療而徹底消滅,兒童視力及眼球得以保留。
資料來源: 東周網 12-04-2017
選文來自: 香港E大夫 / 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