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蛋白尿為腎衰竭先兆 病徵難察宜定期驗尿
末期腎衰竭人士需定期洗腎甚至接受腎臟移植,對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其實病情有迹可尋,高血壓、糖尿病及有「蛋白尿」病人都是高危,及早求醫可逆轉損壞的腎功能。醫生指「微蛋白尿」是腎衰竭第一個警號,惟沒有明顯病徵,容易被忽略,建議30歲以上人士定期驗尿,盡早診斷及治療。
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創會主席何繼良表示,高血壓、糖尿病及慢性腎小球炎,會破壞腎臟血管內壁,血液中的蛋白質從血管內壁滲出及流入尿液中,形成微蛋白尿或蛋白尿,糖尿及高血壓病人可於10至15年內併發腎衰竭,需要洗腎。
他形容,微蛋白尿是腎功能轉差的「第一個訊息」,每24小時尿蛋白水平達30至300微克即微蛋白尿,超過300微克是蛋白尿。但微蛋白尿的顏色、氣味難與一般尿液區別,「有人以為小便有泡先有事,好似啤酒泡,其實要(尿蛋白水平)到1000微克先有小量泡。」
何指出,因高血壓和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有病人30歲已出現腎衰竭。他建議有慢性腎小球炎家族病史人士,應於16至18歲起定期監察尿蛋白水平,沒有家族病史市民亦應30歲起每隔3年驗尿。
現年30多歲的杜嘉琪,20歲左右患糖尿病,期間曾出現蛋白尿,但因工作忙碌未有理會。直至2年前她突然嚴重氣促,常常想嘔吐,肌肉流失,而且因腎功能太差出現肺積水,「行好短路程已經好喘。」她被確診末期腎衰竭,每周需洗血3次,令她體力不繼,而且初期需於頸側接駁喉管,令她近一整年沒有外出,「行行吓條管就飛出來,好影響外觀,完全不想出街。」幸大半年後她成功接受腎臟移植,惟仍需終身服抗排斥藥。
49歲的馬陳光進行2次腎移植後,卻都不幸排斥新腎,現仍靠洗腎保命。他18歲已患高血壓,未有理會下5年後確診末期腎衰竭,至今無法全職工作、飲食和作息都要極小心,仍等下一個換腎機會。
香港西醫工會組成「關心謹腎大聯盟」,以電話調查約500名市民,發現近8成半人未聽過微蛋白尿,部分聽過的人卻誤以為微蛋白尿會帶泡或混濁等。另外知道糖尿病、腎小球炎及高血壓是導致腎功能衰退三大成因的人,分別只有49%至23%。
大聯盟召集人黃品立表示,市民對腎病成因及微蛋白尿意識不高,往往錯失早期治療腎病時機。他指出,到一般診所做簡單檢查已經可以診斷病症,私家醫生一般約數百港元,而且腎病早期治療簡單,呼籲市民定期檢查,不要等到病情無法逆轉而受洗腎換腎之苦。
為協助市民檢查,大聯盟今年至2018年推出免費健康普查計劃,於社區會堂及私家診所成員為市民驗尿蛋白、血壓及糖尿水平,預計可為2500人檢驗。市民可致電2537 2092查詢詳情。
何繼良醫生 DR. HO KAI LEUNG KELVIN
黃品立醫生 DR. WONG BUN LAP BERNARD
資料來源: 東網 09-11-2016
選文來自: 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