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中文  |  Eng
主頁 了解我們 醫生列表 新加入醫生 加入評論 聯絡我們
醫生姓名 地區 執業類別 性別 註冊專科
輸入全部或部份的醫生姓名爲最熱門 爲次熱門
大廈名稱 診症時間 診症日子 收費 關鍵字搜尋
飯後腹脹痛 揭膽囊霉爛
 

養和醫院外科中心蕭永泰醫生執業資料

飯後腹脹痛 揭膽囊霉爛

肥胖不是罪,但過厚的脂肪層,卻會令人對痛楚的敏感度減低,當身體器官受創發出痛楚警號時,也因被團團脂肪包圍保護,致痛楚訊息未被察覺,病況未能第一時間發現。

四十四歲的蘇先生,就是因為腹內有厚脂肪擔當避痛層,致膽囊生石也不知,直至上月底才第一次察覺飯後上腹脹痛……

重二百六十四磅的蘇先生,由於長期在內地工作,無可避免經常出席晚飯宴會,加上愛吃美味又高脂食物,早早養出一個肥肚腩,是典型的中央肥胖中年。對於這副圓潤的身形,他也有提高警覺,年年驗身,主要檢查心臟、驗血脂、膽固醇等,慶幸一切指數正常。

「雖然沒有甚麼不妥,但負責驗身的醫生要我減肥,之前我都見過營養師,但很難跟得足飲食建議……」三日前接受完膽囊切除手術,躺在牀上休息,等候醫生作最後檢查便可出院的蘇先生說。

為何蘇先生要切除膽囊呢?這要由四日前所發生的事說起。

「前星期六(一月二十三日)大約十時許,我剛吃完晚飯,覺得胃部脹住又頂住似的,很不舒服,捱到十二點終忍不住到了就近私院急症室求醫,醫生檢查後認為我胃氣脹,開了胃藥及抗酸劑給我,但服後都無法止痛。」蘇先生憶述說。

食後脹痛 典型病徵

那脹痛的感覺一直持續至翌日中午,蘇先生於是再見家庭醫生。由於痛楚是從胃部附近的上腹傳出來,他向醫生說明,再經臨牀檢查後,對方依舊認為是胃炎及胃脹痛。

兩度求醫、相同的診斷、雷同的藥物,兩日後仍無法為蘇先生止住脹痛。星期一早上,蘇先生向朋友說及病況,對方剛巧曾是養和醫院病人,建議他到養和求診,「到醫院見了蕭醫生說明情況後,他一摸我的上腹,即懷疑我是膽有事,之後驗血、照超聲波,當晚便給我做手術。」蘇先生說。

記者問之前曾否試過上腹脹痛,他說從來未試過。至於進食後有否腹脹感覺,他說:「這倒是有的,但只是少少脹,感覺不強烈……」

養和醫院外科中心蕭永泰醫生說,進食後感腹脹,是膽囊生石的典型病徵,但很多時患者可以完全沒有痛楚,或只有輕微脹痛感,所以並不察覺,直至出現急性病徵或併發症痛極入院,才驗出膽囊有積石。

其實在追問病歷時,蘇先生向醫生說最近在進食肥膩食物後都有出現腹脹,只是他不以為意,又不喜歡小小事便見醫生,故沒有理會,沒料到竟演變成劇痛。

腹部反彈 小便深色

外科醫生蕭永泰醫生說,蘇先生入院時已有發燒迹象,並出現呼吸急促情況。在臨牀檢查時,蕭醫生按壓他右上腹,發現有腹膜炎迹象,「當時蘇先生已出現Murphy's sign(墨菲氏病徵),即按下時腹部肌肉有少少彈起,肌肉很緊張,這是急性膽囊發炎徵狀……」蕭醫生說。

為了進一步確認,他立即安排蘇先生做血液檢查,發現白血球指數超高,達至十五萬,即表示身體正受感染,免疫系統正大量製造白血球對抗炎症。另外亦檢查肝酵素及胰腺酵素,因肝、膽、胰三者互相影響,故膽囊如出現問題會禍及肝、胰。幸經檢查後,確定肝功能及胰功能正常,沒有受感染。

另外由於蘇先生在入院前小便呈深褐色,蕭醫生亦一併安排病人檢驗小便,幸結果正常。「為何有上腹痛的人一定要問有否發燒及小便呈深色?就是擔心可能是黃疸病,即膽石碎跌入膽管塞住,如屬這情況就較難處理。」蕭醫生說。幸好檢驗結果沒有發現黃疸,蕭醫生查問後才知小便深色原因是病人痛楚難當,怕飲水會加劇痛楚,故在兩日內極少飲水而令小便呈深褐色。

膽石患者 未必有痛

為何蘇先生會有急性膽囊發炎?蕭醫生解釋,這是由於他膽囊有石。「膽石是由於膽汁成分改變,凝結成石。膽石一旦形成,便隨膽汁在膽囊中漂浮,每次進食,膽囊會唧出膽汁消化食物,當吃肥膩食物時,膽囊會唧出較多膽汁,就有機會令膽石唧出而跌入膽管,引起病徵。」蕭永泰說。

膽囊管如不幸被膽石塞住,膽汁便無法唧出,如身體有其他地方受感染,膽囊就會發炎,引發疼痛。這種膽管被塞的痛楚與膽痛有分別,後者只是塞一塞,數小時膽汁退回,痛楚便消失。如果上右腹持續痛楚,加上發燒,就有很大機會是膽囊發炎。

不過蕭醫生說,雖然典型膽石病徵是右上腹痛,此痛可能反射至背部,或到達膊頭,因這是橫膈膜反射痛,但不是每個患者都有。「其實好多人有膽石是沒有徵狀的,第一次覺有徵狀已是發炎,像蘇先生。」

患急性膽囊發炎的蘇先生在接受超聲波掃描後,發現膽囊脹大、膽壁增厚、附近並有水腫情況。超聲波另一重點是檢查膽管有否脹大,如有即可能有膽石卡在膽管,有機會引致膽管炎。然後再檢視胰腺,看有否發脹。幸蘇先生膽管及胰腺正常,沒有腫大迹象。

黃金七十二小時

治療急性膽囊炎,外科手術處理勝過藥物治療。蕭醫生解釋,雖然可以選擇注射抗生素治療炎症,過往經驗都有百分之五十患者可以控制炎症,減輕病徵,但在未來數星期有逾一半患者會復發,或情況愈來愈嚴重,即藥物治療只有少於四分一機會可治癒,故現時患者被確定患病後,會在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內進行膽囊切除手術。

「為何要爭取時間盡快做手術?因為該位置在發炎早期仍呈腫脹,相對地較容易分離組織,但如果有個多星期以上病徵,痛楚開始消退,這階段四周組織黏連最嚴重,故進行手術極困難。如屬後者,醫生會處方藥物先控制病徵,直至約一個多月後炎症完全康復,才進行手術。」

蘇先生由於在星期六出現急性炎症,星期一由蕭醫生確診後剛好在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的黃金治療期內,故當晚蕭醫生即為蘇先生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

如有膽石 戒吃肥膩

膽囊生石屬普遍情況,蕭醫生說五十歲以上人士約有一至兩成人有膽石,體形肥胖的人較易有膽石。如果沒有病徵,毋須進行手術。「但如試過典型的上腹痛或出現併發症,即急性膽囊發炎、膽管塞石,或胰腺炎,這幾種情況都建議短期內切除膽囊。」

膽石有多種類,亞洲人的膽石大多屬色素石(pigment stone)。蕭醫生解釋,這是由於紅血球摧毀時產生色素,留存在膽汁內,遇上膽汁成分不平衡,就會凝結成石。而歐美國家的膽石,大多是膽固醇石。

切除膽囊後,醫生並不會化驗膽石成分,因為沒有必要性。但醫生憑經驗能判別膽石種類,如質地鬆散、整顆可以用手壓扁的,多是色素石;如質地實淨、外貌晶瑩、呈黃色的就是膽固醇石。

如例行檢查發現有膽石,通常醫生會建議盡量少吃肥膩食物,以免刺激大量膽汁唧出,減低膽石塞膽管機會。一向不知道自己膽囊生石的蘇先生,自然無法防範,直至一月底某晚在飽餐一頓後上腹劇痛,輾轉求醫後才發現真相,而醫生切除膽囊後,除發現內裏有兩顆膽石,膽囊已出現霉爛,反映發炎情況嚴重。

在數日內經歷劇痛到做手術切走膽囊,蘇先生總算及時治療。經此一役,他決心要好好聽從營養師建議,戒吃肥膩,兼活動一下,實行減肥大計。

膽石何處來?

肝是製造膽汁的工廠,而膽囊是儲存膽汁的倉庫,抽取膽汁中的水分然後儲存,所以較易有沉澱而形成結石。而膽汁是由膽酸鹽、膽固醇、卵磷脂等組成。當這些物質達到飽和點時便會結成晶石,即膽石!

膽石常被誤以為是胃病,因為它所引起的多數不適是消化不良、胃脹或胃痛,因為進食時,膽囊會收縮唧出膽汁,膽石可能會同時被唧出,塞住膽囊口,所以會有脹痛感,嚴重的有類似胃抽筋的痛楚和引起背痛。

資料來源:東周網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以上資料不是醫療意見,只供參考 / 資料來源 : Michelle

雙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雙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站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關閉

   關閉

WhatsApp 號碼:5548-8918

關閉

E-Daifu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