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雞眼腳繭成因拆解 防治有法
生活中時不時會發現身體某處長繭,特別是在手、腳部位,不少人發現會用手拔、磨平的方式消除,但往往效果不盡理想,甚至過沒多久又長出來。
繭最主要的成因就是摩擦,皮下組織長期摩擦,外層角質層就容易變厚,形成硬皮,像是結他手的手指就容易長繭,常見也包括手指、腳趾、腳跟等。
和繭非常像的「雞眼」,其實也是繭的一種,常見出現在足部易受摩擦之處,整隻腳都有可能出現,尤其是尾趾被鞋壓逼之處。當原本已經形成的繭又再更進一步的反覆摩擦,就會形成雞眼這種更深層的繭。也因這樣的繭更為深層,已破壞了皮膚內層,因此有別於一般的繭,會感到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身體長出的繭,有時也未必就是「一般的繭」!當人體感染HPV病毒時也可能出現繭,也就是所謂的「病毒疣」。病毒疣是經病毒所感染,因此不同於前述兩者出現於摩擦處,身體各處皆有可能出現,四肢較為常見,患部和繭相似,但會出現極為細小如沙粒般聚集的黑點,常讓人誤以為沾到髒東西,按壓也會痛。
回到繭生成的根本原因「摩擦」,以穿鞋舉例,若鞋子一直都是穿同一雙,同樣的部位自然會反覆的繼續摩擦,繭和雞眼也就不斷的生成。另一方面,自行剪掉、磨平,除了會因為誤判原因和沒有解決根本原因,導致無法根除以外,此舉也容易使得患部或周邊皮膚受傷、造成細菌感染,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等更嚴重的問題,特別是手容易接觸各種物品,腳多處於悶熱、潮濕、易有大量細菌的鞋子當中。因此若要消除繭,還是建議透過治療及生活調整為佳。
繭和雞眼可透過水楊酸溶解,而病毒疣則可透過冷凍治療進行改善,在生活調整上,防範長繭、雞眼或復發,避免摩擦自然是最重要的,腳部建議應時常更換不同的鞋款,鞋款以合腳、舒適、不咬腳、不會太緊為佳,亦可穿厚一點的襪子,如此可大幅減少同處摩擦的機會,繭或雞眼自然也就不易生成。
至於病毒疣則以避免傳染機會為主,在泳池、桑拿房等,建議避免赤腳走路,平時也建議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維持免疫力,降低病毒纏身的機會。
資料來源:星島頭條 14-09-2023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