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看護士?肝炎護士有助提升診症效率 加強病人自身健康管理
病向淺中醫,人人都知道生病了便要看醫生,但你有聽過有病去看護士嗎?醫院管理局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護士診所,涵蓋多個專科,其中肝炎護士診所自2020年起分階段成立,已初見成效。
肝腸胃科護士工作小組成員梁鳳儀表示,世界衞生組織早已定下目標,在2030年前清除作為公共衞生威脅的病毒性肝炎;香港政府也提出2020至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首份藍圖定立了4個策略,包括提升各界對肝炎認知、加強監察肝炎患者、推廣預防肝炎及擴展治療,並透過設立肝炎護士診所以加強門診承載力,肝腸胃科專科護士(肝炎護士)因此應運而生。
縮短輪侯時間及提高診症效率
2020年,2間公立醫院率先作為試點開設肝炎護士診所,隨後15間診所陸續成立。肝炎護士職務繁重,主要處理病情穩定的肝炎病人,包括預先為病人和正接受抗病毒治療的孕婦做肝纖維化掃瞄和驗血,以協助專科醫生做病情評估,減輕醫生診斷時間,相對亦縮短了病人輪候時間,提高診症效率。
肝腸胃科專科護士林燕儀指出,根據本地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香港乙型肝炎患者約54萬人;丙型肝炎患者估計亦有約2.2萬人。未有肝炎護士前,穩定的內科病人(包括:肝炎患者)輪候公立醫院需時,希望診所成立後,能加快肝炎患者的輪候時間和令他們更快得到合適的治療。
身為前線醫護人員,林燕儀十分明白與病人溝通的重要。「肝炎護士可以為病人提供個人化教育,有助提升他們的依從性。未有專科護士前,病人可能無從得知如何護理自己身體,現在我們會先和病人溝通,了解其生活模式,向他們解釋怎樣食藥才能發揮最大藥效;為何要依時食藥;為何要定期做超聲波檢查。我們又可以從監察各項檢查中發現病情變化,與醫生商量校藥或轉藥,有助改善病情。」
丙肝及早拆炸彈阻傳播
乙肝無法根治,須長期服藥以控制病毒和預防併發症如肝硬化,患者依從性較大;至於丙肝患者,雖早已有藥物可消除病毒,早期的藥(干擾素)副作用較多,現時丙肝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副作用少,亦已被納入為醫管局專用藥物,收取標準藥物費用。用藥後,只需8-24星期療程便可完全消除丙肝病毒,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當局更在今年推行消滅丙肝計劃,主動從檔案紀綠中找回「失縱」丙肝患者,免費提供驗血檢查和治療。「丙肝病毒透過血液和性交傳播,吸毒者和患者的伴侶均是高危感染者,找到這些『失蹤』患者,不但可以治癒他們,更可以為他們身邊的高危人士做篩查,及早拆除計時炸彈,中斷病毒傳播,終有一日可以令丙肝消失。」林燕儀說。
梁鳳儀重申健康教育的重要。「我知道仍有很多人認為生病只可以看醫生,我希望肝炎護士以至其他專科護士能充份發揮其職能,給予市民更好的護理體驗,更大的信心。專科護士不但有助縮短診症輪候時間,最重要是幫助病人加強自身健康管理,從而提升整體對疾病管理及預防。」
資料來源:頭條日報 23-12-2022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