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療法 飲食保健 有效防治腸胃病
針灸療法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數千年歷史,針對臨床常見的腸胃病(主要徵狀為胃脹、胃痛、噯氣、嘔吐、腹脹、腸鳴、腹瀉、便秘等),具有很好的療效。
中醫認為,脾胃、大小腸同屬消化系統,是主管飲食的消化和吸收、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器官,故腸胃問題在中醫角度,乃屬脾胃問題。當人體因情志因素如惱怒、憂思過慮;或飢飽無常,飲食生冷、過度吃辣;或抵抗力降低,寒濕外邪乘虛而入,均可損傷脾胃。脾的運化功能失調、胃氣上升,可致各種腸胃病,而針灸能通過刺激經絡穴位,可起到健脾化濕、和胃理氣,調整腸胃功能的作用。
經現代實驗證明針灸療法對人體胃腸道蠕動、內臟植物神經系統,胃酸濃度和多種消化酶皆有調整作用,有助治療腸胃不適等病症。
針灸療法可以毫針刺於常用穴位包括中脘、天樞、足三里、脾俞、胃俞、三陰交等,或加艾灸及背部拔罐。若以胃脘不適為主,可加合谷、內關;以腹部不適為主,可以加上巨虛、陰陵泉;便秘則可加支溝、大橫等穴位。
預防保健方面,須注意飲食,包括定時定量、少吃多餐、細嚼慢嚥、葷素合理,溫度適當,避免過度酸辣。其次是注意心理調節,要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自我按摩如每日或隔日用手掌摩腹揉臍10分鐘,也能起效用。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首席講師姚韌敏博士
姚韌敏中醫師 DR. YAN MUN YIU
資料來源:am730 23-12-2019
選文來自:香港E大夫 / 醫大夫
E大夫醫生網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醫療網站
E-Daifu.com